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误判下的融合共生——中国近代艺术类院校建筑教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06:38
  我国艺术类院校建筑办学诞生于民国早期,而学界对其特殊性与补充性误判与偏见一直存在。文章以中国近代高等艺术类院校建筑教育产生与发展历程为基础,分析中国建筑学界长期对艺术类院校误判的历史原因,揭示工科类院校和综合大学建筑教学体系与艺术类院校体系的内在联系,强调艺术类院校在建筑教学中重要性,从而提供一个讨论中国建筑教育的整体立场。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误判下的融合共生——中国近代艺术类院校建筑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艺术类院校建筑学专业 览笔者自绘

美术,课程表,学校,图案


1928年,全国仅有第四中山大学(现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两所院校设有建筑系。其中以第四中山大学建筑系师资最为强大,共有7位全职教师,系主任为留美归国的刘福泰,讲师有刘敦桢、李祖鸿、濮齐材、方匀、孔庆禧和贝季眉,涵盖了留美、日、德等多国的多样性教师配置。刚成立不久的东北大学仅有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教师,在第二学期招揽留美同学陈植、童雋及蔡方荫后,教学团队规模达到五人。1929年3月2日,“大学区制”失败前夕,几经更名的北京美术学校以艺术学院的形式并入国立北平大学,图案系也更名为建筑系,标志着建筑教育正式进入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版图,教师队伍不仅保有教育背景的多样性更是多以具有实践经验的开业建筑师为班底,系主任为留法的汪申,讲师有华南圭、朱广才、彭其群、曾叔和与张剑锷。1929年8月,随着《大学组织法》的正式颁布,民国教育总体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黄金十年”,但由于“组织法”规定所有艺术类院校全部改为专门学校,这让刚刚如愿并入国立北平大学的北京美术学校学生难以接受,反对“改专”活动和学潮使得刚建立的建筑系在招收三届共三个班的学生后就于1934年被迫取消。在南方,1928年,刚刚在杭州建立的国立艺术院并未受到“改专”太多影响。这所由留法学生效仿法国最高艺术学府巴黎国立艺术院①建立的艺术学校更名国立杭州艺术专门学校,将学制由原来的研究生院二年制改为大专七年制继续办学。不同于北京美术学校受日本影响建立的国画、西画、图案三系,校长林风眠和教务长林文铮依照巴黎美院的模式提出了绘画、雕塑、建筑三个专业设置,林文铮在1928年11月16日出版的第四期《亚波罗》杂志上撰文《切莫忘了雕刻和建筑》,提醒艺术界不要沉浸在我国传统书画的二维系统中而忽视了三维空间的艺术创造。作为建筑系负责人的刘既漂以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为契机,在《东方杂志》5月“西湖博览会号”上发表了《中国新建筑应该如何组织》一文,从建筑教育、建筑研究会和政府特设建筑机关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其建筑办学理想,在沿袭法国建筑教育三大机构——建筑研究会、巴黎美术学院和画室的基础上将巴黎美术学院和画室的职能相结合概括为建筑教育,以院校为载体把日常教学组织和教学大纲制定结合起来。然而因经费问题,②建筑系未能顺利建立,这一办学理念也因此搁置,建筑教学转而以建筑图案科的形式设置在图案系中,1933年,建筑系曾短暂建立,招收过至少两届学生。

院校,留学生,美术,日本


同为东亚文化圈、语言文字相对简单易学且生活成本不高的日本是近代中国建筑留学生的主要选择。彼时的日本建筑教育在历经对英国和德国两种偏重技术系统的模仿后,开始在伊东忠太、武田五一等受到“新艺术运动”影响的教育家倡议下将本民族艺术性纳入考量范围,形成了日本固有样式派、欧化派和脱历史主义派三种建筑流派互生共长的建筑生态,偏重技术的以工部大学校造家学科为代表的教学系统和以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科为代表的可作为美术来认识的建筑教学共存。受此影响,留学日本的早期中国建筑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对技术与艺术的讨论虽有偏重但总体呈开放之势。与前两者相比,正在经历“折中主义”时期的美国建筑教育正被鲍扎教学法全面占领,这种明确的教学范式为中国留学生的观察和移植提供了便利。20世纪初至1920年代末,恰逢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黄金时期,大量中国建筑留学生留学此地,将这套美国式鲍扎体系带回中国并延续了美国大学建筑教育的模式。作为鲍扎学术源头的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对于建筑师分类的答案是开放的,并且可以被继续丰富与补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将实验进行到底 写在“不断实验——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教学展”之前[J]. 王澍.  时代建筑. 2017(03)
[2]移植、融合与转化 西方影响下中国早期建筑教育体系的创立[J]. 钱锋,沈君承.  时代建筑. 2016(04)
[3]“艺术设计(装潢)”与“广告学”——相关专业整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田少煦,李陵.  装饰. 1999(03)
[4]社会主义建筑艺术的方向[J].   美术. 1961(03)

博士论文
[1]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D]. 汪妍泽.东南大学 2019
[2]现代建筑教育在中国(1920s-1980s)[D]. 钱锋.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1917—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D]. 李中华.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本文编号:3325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25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