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网络下载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上海地区大学生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5 11:33
  本研究以社会化理论为支撑,从网络下载这一网络应用技术对大学生群体社会化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网络传播技术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具体从使用频率、使用习惯和下载内容等多方面考察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下载的基本状况,以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个性形成与发展、文化价值观的内化、生活技能与社会角色获得三方面分析了网络下载这一网络传播技术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网络下载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行为,是其网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下载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进行网络娱乐的重要方式,大部分学生对网络下载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持肯定态度。分析大学生网络下载使用状况对其社会化的影响,结果如下:首先,网络下载作为一种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个性与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自主性上。其次,网络下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较大,经常使用网络下载的大学生更加具有文化共享意识。最后,网络下载对大学生的生活技能的获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培养。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络下载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上海地区大学生为例


大学生受教育分布图

大学生,网络应用,学习资料,音视频


本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如图3一2所示,60.9%学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3一1是大学生上网时使用各项网络应用的频率,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浏览网页看新闻、搜索学习资料或在线学习、网络娱乐(包括网络游戏、网络音视频等)和上网聊天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网络应用。在这些最常用的网络应用中,获取学习资料、网络娱乐(主要是网络音视频)通常都会用到显式的下载;而浏览网页等其它应用大多可以跟隐式下载联系起来。图3一2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分布资料来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表3一1大学生使用网络应用的频率资料来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

网络下载,大学生,下载


二、大学生群体的下载使用状况图3一3显示了大学生花在网络下载上的时间分布,结合图3一2的总上网时间,我们可以看出,大约一半(45.5%)的大学生每天花在下载上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仅有23.1%的人花在下载上的时间则超过1.5个小时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下载是显式的下载,即需要用户有明确下载动作的下载。A.3O车中以内已30车冲一1.5刁、日寸1.5一3刁、0.3刁、日寸以上图3一3大学生花在网络下载上的时间(每天)资料来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图3一4是下载工具使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下载工具的使用集中在浏览器和迅雷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效应[J]. 李晨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4)
[2]媒介新技术、新媒介环境与青少年社会化[J]. 王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J]. 卢震宇.  新闻界. 2009(06)
[4]断裂与整合:网络社会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嬗变及其应对[J]. 王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5]试论网络空间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徐瑞萍.  探求. 2005(02)
[6]论网络对我国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政府对策[J]. 张光辉,张红霞.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7]虚拟社会与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变迁——从网络传播看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 贾秀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8]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 向学勇,徐建军.  大学教育科学. 2003(04)
[9]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效应及其对策分析[J]. 廖龙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1(06)
[10]虚拟社会化与青年的角色认同危机——对21世纪青年工作和青年研究的挑战[J]. 风笑天,孙龙.  青年研究. 1999(12)

硕士论文
[1]互联网与大学生社会化偏差[D]. 荣凤杰.吉林大学 2004
[2]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 李瑛.陕西师范大学 2003
[3]上海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及网络成瘾个案研究[D]. 魏龙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62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62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