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06:10

  本文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理论界对如何有效地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这一问题已经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了重新审视,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然而我们还应看到思政课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以及二者在互动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落实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威信和教学效能感等教师心理影响着思政课的教育效果。自我意识和个性倾向性作为学生心理的一部分调节和引导着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效果。此外,师生交往中的心理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过程中会发现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违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理念上重思想发展轻心理关怀,在教学内容上重意识教育轻心理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重思想灌输轻心理疏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倾向性出现偏差,学习心理障碍突出。同时,课堂心理环境和朋辈心理环境的建设缺乏吸引性和引导性。为了更好地解决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和主导作用,重视教育心理效应,改进思政课教学理念,融合教育心理学理论,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结合心理疏导方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学生要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学会学习同时还要完善自我、实现自立。除此之外,加强对课堂心理环境和朋辈心理环境的优化,营造和谐的教学心理氛围。探索一种基于教育心理学理念、理论、方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更有效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心理学 运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意义8-9
  • 1.1.1 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意义8-9
  • 1.1.2 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9
  • 1.2 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内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思路12-14
  • 1.3.1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12-13
  • 1.3.2 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3
  •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13-14
  • 第二章 高校思政课与教育心理学关系概述14-20
  • 2.1 高校思政课概述14-15
  • 2.1.1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14
  • 2.1.2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14-15
  • 2.2 教育心理学概述15-16
  • 2.3 高校思政课与教育心理学的联系16-20
  • 2.3.1 高校思政课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联系16-17
  • 2.3.2 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教育心理学非常必要17-20
  • 第三章 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教育心理学视角分析20-32
  • 3.1 教师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效果20-23
  • 3.1.1 教师人格魅力的隐性教育效果20-22
  • 3.1.2 教师威信的榜样教育效果22-23
  • 3.1.3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间接教育效果23
  • 3.2 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学习效果23-27
  • 3.2.1 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节塑造效果24
  • 3.2.2 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引导推动效果24-27
  • 3.3 师生交往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教学效果27-32
  • 第四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违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问题32-38
  • 4.1 教师教育过程中违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表现32-34
  • 4.1.1 教学理念上,重思想发展轻心理关怀32-33
  • 4.1.2 教学内容上,重意识教育轻心理教育33
  • 4.1.3 教学方法上,重思想灌输轻心理疏导33-34
  • 4.2 学生学习过程中违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表现34-35
  • 4.2.1 个性心理上,,个性倾向性存在偏差34
  • 4.2.2 学习心理上,认知、态度和行为存在障碍34-35
  • 4.3 师生教学互动中违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表现35-38
  • 4.3.1 课堂心理环境建设缺乏吸引性35
  • 4.3.2 朋辈心理环境营造缺乏引导性35-38
  • 第五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探究38-46
  • 5.1 发挥教师的引领和主导作用38-42
  • 5.1.1 重视教育心理效应,改进思政课教学理念38-39
  • 5.1.2 融合教育心理学理论,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39-41
  • 5.1.3 结合心理疏导方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41-42
  • 5.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42-43
  • 5.2.1 完善自我、实现自立42
  • 5.2.2 善于学习、提高实效42-43
  • 5.3 提升心理环境的感染导向作用43-46
  • 5.3.1 创建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优化课堂心理环境43
  • 5.3.2 营造健康的学生交往氛围,优化朋辈心理环境43-46
  • 第六章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A50-52
  • 发表文章目录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志芬;;情感认同:思政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8年01期

2 左玉萍;;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张素莲;;从破解问题中提高思政课教学效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7期

4 陈铁夫;;谈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如何以人为本[J];学理论;2009年26期

5 盛瑾;;新时期杭州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J];党史文苑;2009年22期

6 周国军;;高职院思政课教学改革浅议[J];黑龙江史志;2009年24期

7 徐俊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36期

8 张世金;;“过程——事件分析”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11期

9 任争恒;;浅谈“名人效应”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5期

10 毛志雄;;把握高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戈;陈国才;;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2 杨晋锋;;让美走进思政课教学[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彭兴武;;探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的途径[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李忠军;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四个统一”[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黄刚;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思考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7年

3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摘编)[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记者郝日虹;思政课教学:中国立场 国际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徐秉国;快板只是思政课教学的治标之策[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华南农业大学 姜美珍;思政课教学设计应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阳锡叶;醉心思政课教学的“三铁教授”[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潮州市高级中学 陆璇;浅谈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策略[N];潮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 张宝敏;天津师大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把思政课教学工作提高到新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龚正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思政课教学不良现状及其成因与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原平;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张云;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俊平;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5 陈宇伟;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1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