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0:0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接受状况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极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因此,本文从接受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入手,进一步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现状及其应用。论文写作借鉴了接受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本质和原理,揭示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的心理现象。 本文主要着眼于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坚持并运用接受心理原则,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而后,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及客体主要的一些心理误区,提出了克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错误观念的建议;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以知、情、意、行关系为指导,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促进接受主体知、情、意、行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使各个因素都能相互协调、配合,以发挥其最大的整体功能;此外,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尊重接受主体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应用性,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变化,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观念在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研究的重点由教育主体转向接受主体,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问题,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效果,这项工作艰巨,同时也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心理接受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生长点。现实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的,研究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理论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1
【目录】:
  • 1. 导论9-15
  • 1.1 概念界定9-11
  • 1.1.1 接受心理概念的起源与发展9-10
  • 1.1.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10-11
  • 1.1.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11
  • 1.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西方的相关理论研究12-13
  • 1.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3-15
  • 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概念、特征及类型15-21
  • 2.1 接受心理的概念15-16
  • 2.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基本特征16-17
  • 2.2.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16
  • 2.2.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16-17
  • 2.2.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内化和外化的统一17
  • 2.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类型17-21
  • 2.3.1 逆反心理17-18
  • 2.3.2 漫不经心心理18
  • 2.3.3 从众心理18-19
  • 2.3.4 认同心理19
  • 2.3.5 执着心理19-21
  • 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21-32
  • 3.1 心理过程在接受中的作用21-25
  • 3.1.1 认识过程在接受中的作用21-22
  • 3.1.2 情感过程在接受中的作用22-24
  • 3.1.3 意志过程在接受中的作用24-25
  • 3.2 个性心理在接受中的作用25-32
  • 3.2.1 个性心理特征与接收25-27
  • 3.2.2 个性倾向性与接受27-32
  • 4 增强思政教育接受心理的有效措施32-43
  • 4.1 运用接受心理原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32-34
  • 4.1.1 心理相容原则的运用32
  • 4.1.2 心理共振原则的运用32
  • 4.1.3 心理互换原则的运用32-33
  • 4.1.4 心理强化原则的运用33-34
  • 4.1.5 心理引导原则的运用34
  • 4.2 规避常见的心理误区,克服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错误观念34-37
  • 4.2.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认知心理误区34-36
  • 4.2.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工作中的心理误区36-37
  • 4.3 以知、情、意、行关系为指导,,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37-40
  • 4.3.1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接受主体知情意行的过程37-39
  • 4.3.2 思政教育促进知情意行矛盾积极转化39-40
  • 4.4 重视接受主体个性差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40-43
  • 4.4.1 根据能力的差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40-41
  • 4.4.2 根据气质差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1-43
  • 5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附录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牛凌霞;;电视技术进步对传播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0年02期

2 周畅;;浅谈现代传播中网络传播的利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黄展;;手机媒体的影响力[J];商场现代化;2012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云泽;方e

本文编号:352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2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2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