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本文关键词: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摘要】:本文利用2011年首都高校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北京高校学生的分层现状,并讨论了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对大学生入学和就业分层的影响,发现这一轮扩张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复制而非再生产。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自社会优势阶层家庭的学生有更大概率进入具有更好教育质量的精英院校,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家庭的社会阶层背景对子女教育分层的影响在中学阶段更加明显;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后,教育质量与学生选择市场化部门就业的概率和工作起薪显著正相关。如果高等教育扩张降低了教育质量,就可能削弱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质量 社会分层
【基金】: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09&ZD058) 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年度课题“首都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的支持~~
【分类号】:G649.2;C91
【正文快照】: *作者1:叶晓阳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Author 1:YE Xiaoyang,School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Michigan)E-mail:yxy@umich.edu;作者2:丁延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Author 2:DING Yanqing,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感谢鲍威、王蓉、吴晓刚、谢宇、阎凤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陶学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十年之回顾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6 阎凤桥,康宁;中国大学管理结构变化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7 阎凤桥;卓晓辉;余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8 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9 侯龙龙;李锋亮;郑勤华;;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的影响——社会分层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10 谢作栩;王伟宜;;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研究——从科类、专业角度谈起[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3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4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5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6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7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8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9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10 余心乐;钟悦之;刘影;莫晓宇;涂菲;;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航;;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研报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沈奕斐;;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分层理论[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蒋美华;柴丽红;;女性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8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姝琼;青少年未来取向与学业、情绪适应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海涛;基于SOA的人事信息查询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姜晓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宇平,陆根书;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4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5 刘民权;俞建拖;李鹏飞;;学费上涨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分析——基于结构性和转型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6 刘生全;教育批评的教育基础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谢作栩;王蔚虹;陈小伟;;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杨黎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婀娜 田豆豆 袁新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范先佐 陕西省西安市市民 王殿斌 (本报记者 袁新文 整理);[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继亮;教育·教师·教育质量[J];人民论坛;2000年09期
2 曹丽珍;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J];决策探索;2002年06期
3 王建新;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年03期
4 周长清;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J];中国农业教育;2002年03期
5 姜平;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与狠抓教育质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靳涌韬,衣庆泳;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标准探微[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邵立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J];北方经贸;2003年07期
8 汪尧平;构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李勇;提高网络教育质量之我见[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文献,孙清荣,戴书华,邹利光,席道友;浅谈教师的素养与教育质量的关系[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思平;;构建和谐课堂 提高教育质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赵志华;;以育人为根本 着眼素质培养 以创新促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王爱民;鲁晨光;;量化评测教育质量的数学理论与方法[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4 陈永川;;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宝文;;培育学校文化 提高教育质量[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1)[C];2013年
6 顾青;;素质是衡量教育质量唯一标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7 王绍礼;;打造优美与活力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8 陆学艺;;创新的保障:关键要提高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4:科技创新——科学优先还是技术优先[C];2007年
9 王生;;坚持科学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王维星;;以科学化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龙华;教育质量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孙丰;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N];承德日报;2008年
3 桂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高级讲师 钟克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N];广西日报;2009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杨丽君;提高教育质量,为何迫切?[N];陇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黄蔚 易鑫 周红松 通讯员 赵永生;加强标准建设 促教育质量提升[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校长 潘溪民;提高教育质量之我见[N];江苏教育报;2012年
7 赵正亮 淄博四中副校长;学校教育质量本源之我见[N];淄博日报;2012年
8 记者 刘婧;努力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N];焦作日报;2012年
9 吴钢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注重形成性评价 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记者 魏星;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N];江西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梅;论教育质量[D];山西大学;2010年
2 高亚丽;扩招后体育院校生源质量与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3 张安娜;转型时期我国教育质量政策的内容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晶;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兰芳;论教育跟踪[D];湖南大学;2011年
6 唐志涛;基于成本分析视角下高等教育投入对教育质量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雅姿;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英丽;高职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周颖宇;我国继续教育质量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杨睿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研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3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52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