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影响学术志趣的教育因素探析——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0 07:38

  本文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影响学术志趣的教育因素探析——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术志趣


【摘要】: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为样本,以学生的学术志趣为因变量,从学生个人、教学内容、师生人际互动三方面设计一系列自变量,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学术志趣与师生人际互动因素尤其是与和学生关系切近的学界领袖的榜样作用高度相关。学术志趣较强的学生在入学时专业匹配度高,始终保有较强的学力自信,对课程学习的系统感、驾驭力较强,争强好胜。一年级学生的学术志趣显著高于高年级,且两组学生学术志趣的相关因素明显不同。学生的学术志趣有可能随年级增高而发生质的蜕变。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大学生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术志趣
【基金】: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资助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0
【正文快照】: ——*本文系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资助的研究成果。感谢牛新春教授对本文的撰写提出建议。一、未尽的议题《志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一文已经从理论上提出“志趣”的养成是有效精英教育的关键,应该成为本科阶段育人的核心主题。[1]思辨研究之后留下了诸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武晓艳,盛伟超;导师制与学生专业兴趣培养[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郑家茂,潘晓卉,丁德胜,徐悦;构建研究型大学师生互动本科教学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邹晓东;李铭霞;陆国栋;刘继荣;;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6 娄延常;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湖北省大学生学情调查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2期

7 严瑜;龙立荣;;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心理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8 罗亚莉;刘云波;;大学生专业承诺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9 蔡映辉;;高校开展互助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8期

10 朱邦芬;;关于培养杰出人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春;群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与当代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锋;;对大学生RobCup机器人足球比赛指导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饶文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微观思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周丽玉;陈琦;;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姚彩琴;刘霁炜;;人格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干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李永瑞;黎翔;;50后两院院士高等教育传记特征与政策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马艳红;邢金明;;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几个问题研究——以辽宁省五所学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7 刘兵;刘文兵;;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课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2期

8 吴春成;;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倦怠现象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4期

9 周潇然;宋西德;郭媛媛;;构建葡萄酒产学研网站初探[J];今传媒;2011年07期

10 王刚;李志祥;;美国本科教学改革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浩;田澜;刘衍玲;;高中生学业勤奋度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巩翔;;美国工程领导教育的特点及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丁娜乃;;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黎炜;;《电工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朱红;文东茅;许锐;;首都高校师生交流的现状和影响机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石雷山;高峰强;;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8 许俏;;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9 赵淑清;郑薇;;利用网络优势加大教学过程的生师互动[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史青;;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倦怠测查量表编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韩琴;课堂互动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闫龙;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左连跃;工科院校文科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罗应棉;高中生师生社会交换问卷编制及交换关系的现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刘永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明波;择业期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就业压力、专业承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晓琳;高职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庆军;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翁慧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吕维雪;;关于培养高规格人才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4 李水英,周金其;关于“英才教育”十六年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5 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顾学雍;查建中;Edward F.Crawley;;影响教学服务质量的四种力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7 李华,蒋华林,刘西蓉;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4期

8 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2期

9 唐耀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J];高教论坛;2005年03期

10 王建方;吴文健;满亚辉;胡碧茹;;“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婷;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张志华;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祖超;国旗;;拔尖创新人才核心价值观现状调研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2期

3 衡翠;李丹;移峥峰;;论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4 卢建飞;史文津;;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5 高海;沈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年01期

6 王银玲;张华;阎世梁;;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07期

7 曾德军;柯黎;;近十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综述[J];高等理科教育;2013年04期

8 李忠云;樊鹏;陈新忠;;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及启示——以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71位院士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9 朱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7期

10 朱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彬恒;陈遇春;;坚持改革与建设并重 推进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郝克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卢秀萍;李瑞宁;;依托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 构建轻工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践[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俊;李新华;;地方性工科院校电气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忠;陈遇春;;农林高校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罗光缉;;试论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郝克明;高等教育改革催生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记者 李文亭;昌大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江西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任丽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入“试验”阶段[N];中国改革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杨明方;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冒”出来[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杨晨光;北航面向大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于建坤;不拘一格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突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瓶颈[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通讯员 盖江南 贺三章 本报记者 杜冰;多学科交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光明日报;2013年

9 记者 杨晨光;力争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记者 韩晓玲邋通讯员 周前进;华中科大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N];湖北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明;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霜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永雷;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徐昕;拔尖创新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探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珍;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范兢业;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淞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8 张艳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辅导员工作的思考与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9 孙鑫;本科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贾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性试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5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705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c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