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11:26

  本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大学生 服务社会 机制


【摘要】:加强对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担负起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所赋予的使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从19世纪后期开始,服务社会运动就出现了,代表就是当时英国伦敦成立的托因比服务所。之后在芝加哥成立了赫尔大厦服务社,从这以后服务社会运动便盛行了起来,影响范围较大,包括西欧还有亚洲的许多国家。现如今,在高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理解上众说纷纭,综合相关文献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就是大学生通过体力和智力的辛勤付出而有利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活动,包括专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科技创新、勤工助学等各种相关服务,都是其范畴和构成部分。它在高等院校三大功能之一的“直接为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大学生服务社会是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认识国情、奉献社会的“第三课堂”。这样做也可以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并且付诸于实践得以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必经路途。所以说,大学生服务社会吸引了社会很大的关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在具体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是不容置疑的。由此产生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客观面对,原有的一些弊端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也跟高教的改革不相适应,这为我们将要建立的长效机制带来挑战,真正解决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困难和局限性。鉴于大学生服务社会长效机制的构建难度较大,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选择这个题目的背景;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对于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为了使文章更加精彩,便于查询阅览,在绪论里对文章所采用的整体思路、研究方法和新颖的地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着手,就目前现实社会情况而言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释;与此同时,对有关大学生服务社会机制的一些相关基础概念进行论述,机制和制度是不同的,机制是属于物体内部的运行过程,机制通过进行有目的的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服务社会,从而可以高效的管理和培育大学生。第三部分:对本课题的现状展开了研究,建立在维度考察基础之上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分析。分析之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对于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之处进行成因分析。第四部分:结合所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对构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从内在生成机制和外在培育机制两大核心部分深入探究。一方面高校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认识、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要更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高校的环境、制度建设及相关的社会因素都是其重要的保障。在此指引下,为构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实现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服务社会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高校服务社会10-11
  • 1.2.2 大学生服务社会11-14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14-15
  • 2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15-19
  • 2.1 论依据15-16
  • 2.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15
  • 2.1.2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15-16
  • 2.1.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16
  • 2.1.4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原理16
  • 2.2 现实意义16-19
  • 2.2.1 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17
  • 2.2.2 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17
  • 2.2.3 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17
  • 2.2.4 国家建设事业的内在需要17-19
  • 3 大学生服务社会机制的内涵、结构和特征19-28
  • 3.1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界定19-20
  • 3.1.1 服务19
  • 3.1.2 服务社会概念的由来19-20
  • 3.1.3 大学生服务社会20
  • 3.2 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20-22
  • 3.2.1 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含义20-21
  • 3.2.2 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原则21
  • 3.2.3 高校实现服务社会功能的途径21-22
  • 3.3 机制内涵22-23
  • 3.3.1 机制概述22
  • 3.3.2 大学生服务社会机制的内涵22-23
  • 3.4 大学生服务社会机制的结构23-26
  • 3.4.1 服务社会活动的主体23-24
  • 3.4.2 服务社会活动的客体24-25
  • 3.4.3 服务社会活动的经费保障25
  • 3.4.4 服务社会活动的协调、管理25-26
  • 3.5 大学生服务社会机制的特征26-28
  • 3.5.1 教育性与实效性26
  • 3.5.2 整合性与系统性26
  • 3.5.3 隐蔽性与长期性26-27
  • 3.5.4 相对的稳定性与合规律性27
  • 3.5.5 有机性与创新性27-28
  • 4 大学生服务社会机制的现状分析28-35
  • 4.1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内在驱动力28-29
  • 4.2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维度考察29-32
  • 4.2.1 四个维度29-30
  • 4.2.2 调查问卷30-32
  • 4.3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调查分析32-35
  • 4.3.1 大学生充分重视服务社会工作32
  • 4.3.2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活动形式分散32
  • 4.3.3 大学生服务社会活动从动性强32
  • 4.3.4 大学生服务社会活动与专业结合度不高32-33
  • 4.3.5 大学生迫切需要引导和支持33-35
  • 5 大学生服务社会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35-39
  • 5.1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35
  • 5.2 市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负面影响35
  • 5.3 高校自身因素的影响35-36
  • 5.4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36-39
  • 5.4.1 大学生缺少积极性,内容单调36
  • 5.4.2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36-37
  • 5.4.3 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个体价值观日趋功利化37
  • 5.4.4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情感丰富但情绪易波动37-38
  • 5.4.5 学习能力强,但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耐挫能力较差38-39
  • 6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构建39-46
  • 6.1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内在生成机制39-41
  • 6.1.1 提高认识39
  • 6.1.2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路径选择39-41
  • 6.2 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外在培育机制41-46
  • 6.2.1 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相关机构的设立,进行统筹和指导41-42
  • 6.2.2 将大学生服务社会纳入教学环节42
  • 6.2.3 加强培养,精心引导,建立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42-44
  • 6.2.4 将大学生服务社会作为评价大学的重要指标44
  • 6.2.5 整合资源,健全保障机制44-46
  • 7 总结46-48
  • 参考文献48-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 致谢51-54
  • 附录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辉;钟付宵;;高校大学生社会服务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0期

2 韩忠月;焦德杰;;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孙景欣;;就美国大学生入学标准谈服务社会的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4 闾彬;;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周慧霞;;我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现状与对策[J];阴山学刊;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婷婷;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7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747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