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业科学硕士培养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专业科学硕士培养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专业科学硕士学位 PSM学位 全日制专业学位 培养体系
【摘要】:我国自2009年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改革,一方面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美国一样,我国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进入教学科研单位的比例也大幅减少,更多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并不从事学术职业,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胜任力,能够从事非学术领域社会职业工作的人才,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专业科学硕士(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简称PSM)学位作为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21世纪的改革创新,经过17年的发展,已培养出大量经过系统训练的且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在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借鉴PSM学位项目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PSM学位的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访问PSM学位项目的官方网站,以及设立该学位的高校网站获取研究信息,运用文献研究法、整体性多案例研究法、比较法,对PSM学位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组织架构等培养体系要素和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力求全面透视PSM学位项目并总结特征与改革成效,以期许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PSM学位是在教育体系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的。该学位对人才素质的期望可以从知识、能力、伦理三个维度进行把握。第二,为了使学生具备以上素质,PSM学位在其培养环节针对每一维度每一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开设跨学科性和职业需求导向性的附加课程模块、完善实践环节的监管机制等。其典型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教育主体——大学、产业、政府多方协作,互利共赢;培养环节——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独创3-PBL理念与模式;学位内涵——科学硕士、博士、MBA学位的融合创新,独具特色。第三,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发现各PSM学位项目各具特色,值得借鉴,如行业案例研究课程、跨学科学位项目、回馈计划、团队项目等。
【关键词】:专业科学硕士学位 PSM学位 全日制专业学位 培养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7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5
- (一)选题的背景11-13
- (二)研究的意义13-15
- 二、文献综述15-23
- (一)主要概念辨析15-1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8-23
- 三、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23-25
- (一)研究的问题23
- (二)研究的思路与内容23-24
- (三)研究的方法24-25
- 第二章 专业科学硕士学位项目的产生发展及目标定位25-50
- 一、发展历史25-26
- 二、发展现状26-32
- (一)规模和结构26-30
- (二)就业及评价30-32
- 三、发展动因分析32-40
- (一)产生与发展的内因33-37
- (二)产生与发展的外因37-39
- (三)动因小结39-40
- 四、培养目标40-43
- (一)提高受教育者自身能力和素质41-42
- (二)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42-43
- 五、人才素质结构43-49
- (一)知识维度45-46
- (二)能力维度46-48
- (三)伦理维度48-49
- 六、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专业科学硕士学位项目的培养体系分析50-90
- 一、招生方式50-52
- 二、课程设置52-61
- (一)课程目标52-54
- (二)课程设置54-56
-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56-61
- 三、教学方式61-63
- (一)教学形式多元化,学生主动参与62-63
-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对接63
- 四、实践环节63-71
- (一)实践时间的安排及要求65
- (二)实践的内容及单位选择65-66
- (三)实践的过程与成果要求66-68
- (四)实践的监管机制68-71
- 五、组织管理71-79
- (一)校外咨询委员会75-76
- (二)研究生指导委员会76-77
- (三)项目主管77
- (四)教师团队77-78
- (五)项目协调员78-79
- 六、典型特征79-89
- (一)教育主体:大学、企业、政府多方协作,互利共赢79-82
- (二)培养环节: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独创“3-PBL”理念与模式82-85
- (三)学位内涵:科学硕士、博士、MBA学位的融合创新,独具特色85-89
- 七、本章小结89-90
- 第四章 专业科学硕士学位项目的案例研究及创新经验90-109
- 一、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微生物生物技术项目90-95
- (一)项目创建的背景90-91
- (二)项目的特征91-93
- (三)项目的实践创新特色93-95
- 二、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生物技术项目95-98
- (一)项目的背景与亮点95-96
- (二)项目的实践创新特色96-98
- 三、凯克研究生院MBS项目98-104
- (一)项目的创建与概况98-100
- (二)实践创新特色100-104
- 四、案例小结104-108
- (一)构建以职业性为导向的培养体系104-105
- (二)建立“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协同培养模式105-106
- (三)融入项目学习,重视体验式教育106
- (四)注重实践监管,构建多元评价方式106-107
- (五)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107-108
- 五、本章小结108-109
- 第五章 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109-122
- 一、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109-113
- (一)主体诉求:未能有效统筹各方主体力量109-110
- (二)课程体系:学科化色彩较浓,实践要素形式化110-112
- (三)师资队伍:双导师制难以保证112-113
- (四)校企合作:管理混乱,,尚未形成利益共享机制113
- 二、启示与借鉴113-121
- (一)主体诉求:关注改革主体,尊重多元诉求114-117
- (二)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深化培养过程改革117-119
- (三)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术”“实践”互补119-120
- (四)校企合作:构建共享服务体系,激发校企合作网络效应120-121
- 三、本章小结121-122
- 结论122-125
- 参考文献125-13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34-135
- 致谢135-136
- 附件1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科学创新与科学创新管理——卡文迪什实验室对我国科学创新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张竞;孔寒冰;王沛民;;美国专业科学硕士的创立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杜翔云;Anette Kolmos;Jette Egelund Holgaard;;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5 龙翔;盛国荣;;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7 廖湘阳;凌恒;;美国理学专业硕士培养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王孙禺;曾开富;李文中;张冰;;美国凯克研究院的建立与工程教育发展——兼谈近40年来美国研究生层次的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9 曾开富;王孙禺;张冰;李文中;;美国凯克研究院创业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10 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晶;中美MBA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柴松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99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79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