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西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在京西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渐提升,已经成为留学大国。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更是成为各国留学生的首选之地。西欧留学生作为一个较大的在京学习群体,目前单独对其在北京的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在京西欧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跨文化适应的总体情况进行考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这对在京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的提高,国内接收机构及地区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都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并结合在京西欧留学生作文作为辅助的定性分析,对在京西欧留学生的语言适应、生活适应、心理适应和文化适应这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尝试考察在京西欧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在京西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总体水平良好,其中心理适应和文化适应较好,语言适应居中,生活适应最差。这与西欧留学生独立的个性有关,也与西欧留学生的来京期望和得到的社会支持有关。二、在文化适应上,性别、来京时间、国籍、汉语学习级别和学习目的因素对其有影响;在语言适应上,种族背景、来京时间、学习类型和汉语学习级别因素对其有影响;在生活适应上,汉语学习级别越高,生活适应越好;在心理适应上,有“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这一学习目的的西欧留学生好于没有这个学习目的的留学生。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对东道国、留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西欧汉语学习者 跨文化适应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8.9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1
- 1.1 选题缘起9
- 1.2 选题意义9-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1-18
- 2.1 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11-14
- 2.1.1 跨文化适应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
- 2.1.2 跨文化适应的分类11-12
- 2.1.3 跨文化适应的模式12-13
- 2.1.4 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13-14
- 2.2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概述14-16
- 2.2.1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综合性研究综述14-15
- 2.2.2 留学生来源或其所在区域的跨文化适应性研究综述15-16
- 2.2.3 来华欧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概述16
- 2.3 小结16-18
- 第三章 研究方法18-20
- 3.1 调查目的18
- 3.2 调查对象18
- 3.3 问卷编制18-19
- 3.4 实施步骤19-20
- 第四章 在京西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结果20-30
- 4.1 在京西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总体情况20-23
- 4.2 性别因素调查结果23
- 4.3 种族背景因素调查结果23-24
- 4.4 来京时间因素调查结果24
- 4.5 学习类型因素调查结果24-25
- 4.6 国籍因素调查结果25
- 4.7 汉语学习级别因素调查结果25-26
- 4.8 学习目的因素调查结果26-28
- 4.9 其他因素调查结果28-30
- 第五章 在京西欧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30-40
- 5.1 总体情况30-32
- 5.2 性别因素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32-33
- 5.3 种族背景因素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33-34
- 5.4 来京时间因素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34-35
- 5.5 学习类型因素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35-36
- 5.6 国籍因素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36-37
- 5.7 汉语学习级别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37-38
- 5.8 学习目的因素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38-40
- 第六章 结语40-43
- 6.1 结论40-41
- 6.2 对策及建议41-42
- 6.2.1 东道国方面41
- 6.2.2 在华高校方面41-42
- 6.3 论文局限与不足42-43
- 参考文献43-48
- 附录48-57
- 附录1 中文调查问卷48-53
- 附录2 英文调查问卷53-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剑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与适应[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3 李萍;孙芳萍;;跨文化适应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4 赵润彬;;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适应——基于剑川白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5 杨宝琰;万明钢;;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6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袁淑清;;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5期
8 金风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研究——沪、杭、婺三市9名农村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02期
9 陈国明;余彤;;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J];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10 刘立伟;;在昆留学生文化适应应激成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2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蔡火林;甘孜藏区外来教师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8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9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健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6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86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