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面向内涵式发展的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5:00

  本文关键词:面向内涵式发展的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 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 成果表达


【摘要】: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发展至今,已形成面向建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内中方法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与实践的渐离、精英式教育的局限等,需要介入新的方法与手段来促使其更趋完善。本文研究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方向为契机,将参与式设计、参与式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与当前主流建筑教育相融合,提出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的理念,并对其展开研究;旨在形成一种新的建筑设计实践教学方法,促进建筑设计教育理念的更新,最终目标是要架构起设计实践、教育、社会三位一体的建筑设计教育体系。全文论述伊始于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的理论建构,首要明确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的概念,即以参与式设计为内容,以参与式教学为手段的建筑设计教育。将这一概念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相融合,明确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的三大内涵:实践精神、创新方法和社会责任;明晰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的主客体为参与主客体、设计主客体和教育主客体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从参与式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方面展开整体性研究,设立教学目标,打造特色环节;从教学方法方面展开过程式探索,对具体的设计选题、设计调查和设计操作提出方法性建议;从教学成果角度进行微观式表达,以故事性、研究性、策略性、建造性四个角度的成果展现,反馈设计教育的内涵。这三个研究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过程到结果,深入、细致的描述了一幅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的全景。
【关键词】: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 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 成果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2;TU20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8-10
  • 1.1.1 建筑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渐离8
  • 1.1.2 精英式建筑教育的局限8-9
  • 1.1.3 建筑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期待9-10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3
  • 1.3.1 建筑设计教育的演变11-12
  • 1.3.2 参与式教学的出现12-13
  • 1.3.3 参与式设计的研究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1.5 研究框架14-15
  • 2 参与式建筑设计教育概述15-29
  • 2.1 概念界定15-16
  • 2.2 内涵阐释16-21
  • 2.2.1 实践精神强化17-18
  • 2.2.2 创新能力锻炼18-19
  • 2.2.3 社会责任养成19-21
  • 2.3 主客体明晰21-27
  • 2.3.1 参与主客体21-23
  • 2.3.2 设计主客体23-24
  • 2.3.3 教育主客体24-25
  • 2.3.4 主客体互动25-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3 面向内涵式发展的参与式建筑设计教学体系29-44
  • 3.1 教学定位29-31
  • 3.2 教学目标31-33
  • 3.2.1 掌握参与式设计方法31
  • 3.2.2 拓展多元化学习领域31-32
  • 3.2.3 提升人文性专业涵养32
  • 3.2.4 锻炼研究型创新能力32-33
  • 3.3 教学特色环节33-43
  • 3.3.1 空间环境调查33-37
  • 3.3.2 设计任务拟定37-38
  • 3.3.3 理性创新设计38-41
  • 3.3.4 关注社会议题41-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4 面向内涵式发展的参与式建筑设计教学方法44-58
  • 4.1 匠心独具的设计选题44-50
  • 4.1.1 生活场域式选题44-46
  • 4.1.2 特色地域式选题46-48
  • 4.1.3 时间延续型选题48-50
  • 4.2 细致入微的设计调查50-54
  • 4.2.1 感觉导向式调查50-51
  • 4.2.2 物件导向式调查51-52
  • 4.2.3 问题导向式调查52-54
  • 4.3 逻辑清晰的设计操作54-57
  • 4.3.1 理性客观的设计构想55-56
  • 4.3.2 逻辑严谨的设计深化56-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5 面向内涵式发展的参与式建筑设计成果表达58-69
  • 5.1 故事性成果表达58-60
  • 5.2 研究性成果表达60-62
  • 5.3 策略性成果表达62-65
  • 5.4 建造性成果表达65-67
  • 5.5 本章小结67-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2
  • 附录72-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3-74
  • 致谢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邵郁;邹广天;;国外建筑设计创新教育及其启示[J];建筑学报;2008年10期

2 钱缨;苏庆东;;公共空间的参与式设计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高文;;教学设计研究的未来——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三)[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3期

4 连振佑;刘柏宏;施佩吟;谢易伶;;小区、社群参与规划设计绿点——台北市罗斯福路绿生活轴线[J];中国园林;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892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892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