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手机迅速普及。手机凭借其便携性、互动性、私密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大学生已成为手机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手机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媒体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享乐主义蔓延、对价值观的冲击、认知能力的下降等问题。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高校思想宣传的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加强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因此,研究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和抽样问卷调查法展开分析研究。采用文献法收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专著、文献,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对比和筛选,从而总结归纳出当前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对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财经学院七所高校7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并借鉴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调查显示手机媒体对大学成长的影响有正负两方面:一方面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学习、身心产生正面影响;另一方面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也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1)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负面影响;(2)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3)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4)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5)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负面影响。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的原因、高校层面的原因、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原因。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负面影响的教育对策:(1)完善和强化手机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2)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3)依托手机媒体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4)搭建高校手机媒体教育新平台;(5)加强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
【关键词】:手机媒体 大学生 成长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5.5;G20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9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国内国外的研究状况9-13
- 1.2.1 国内研究状况9-12
- 1.2.2 国外研究状况12-13
-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意义14-16
- 1.4.1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14-15
- 1.4.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5
- 1.4.3 有利于占领大学生思想文化阵地15-16
- 1.5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16-18
- 1.5.1 哲学依据16
- 1.5.2 学科依据16-17
- 1.5.3 现实依据17-18
- 1.6 本文创新18-19
- 2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的相关概念19-25
- 2.1 手机媒体的概念19
- 2.2 手机媒体的特征19-21
- 2.3 大学生成长的概念21-22
- 2.3.1 大学生成长的含义21
- 2.3.2 大学生成长的要求21-22
- 2.4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影响22-25
- 2.4.1 手机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媒介因素22-23
- 2.4.2 手机媒体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23-24
- 2.4.3 手机媒体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信任度24-25
- 3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影响现状及原因分析25-35
- 3.1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现状25-31
- 3.1.1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25-27
- 3.1.2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27-31
- 3.2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31-35
- 3.2.1 社会层面的原因31-32
- 3.2.2 高校层面的原因32-33
- 3.2.3 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33-35
- 4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成长负面影响教育对策35-45
- 4.1 完善和强化手机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35-37
- 4.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35-36
- 4.1.2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36-37
- 4.2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37-38
- 4.3 依托手机媒体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38-41
- 4.3.1 开展多样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38-39
- 4.3.2 高校强化手机媒体的管理水平39-40
- 4.3.3 依托手机媒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40-41
- 4.4 搭建高校手机媒体教育新平台41-43
- 4.4.1 提升校园网站的影响力41-42
- 4.4.2 发挥社交网络平台的积极影响力42-43
- 4.4.3 强化微德育平台教育作用43
- 4.5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43-45
- 5 结论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王欢;;手机媒体发布政府信息的工具性作用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王宗琦;;3G时代:手机媒体发展的助推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亚玲;;手机媒体的管理思维及其框架建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颖;;浅论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5 于春艳;王景贤;;体育手机媒体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年01期
6 褚亚玲;;略论加强手机媒体舆论引导[J];唐山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徐莉;;浅析当前手机媒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探讨和交流高校手机媒体发展方向 中国大学手机媒体联盟大会在京召开[J];传媒;2012年12期
9 沈维;李彬;;浅谈手机媒体对农业院校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年05期
10 杨海燕;张晓丽;;论手机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J];铜陵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鸿;;民族地区如何利用手机媒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以内蒙古地区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2 于振涛;;手机媒体作为高校学生培养载体的研究[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开余;张铨;刘聪聪;;区域性手机媒体的开发与应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何晋文;;手机媒体与融合监管[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磊;;基于手机媒体特征的手机动画新观念[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徐晓彤;;基于手机媒体自行车租赁应用的设计思考[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包翔;;中小型图书馆基于手机媒体服务的探索[A];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红星;王志雄;古娟;;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的传播现状与监管对策[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三等奖)[C];2014年
9 蔡钧;;打开手机看新闻——“中国江苏·3G”带来资讯新体验[A];信息让生活更美好——江苏省通信行业信息化案例选编[C];2010年
10 韩静;游苏宁;;手机媒体与纸版科技期刊结合可行性初探[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广;手机新媒体逐渐成形 赢利模式尚待探讨[N];中国电子报;2007年
2 匡文波;手机媒体方兴未艾 3G创造未来商机[N];中国民航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邱桂奇;手机媒体仍受制于技术瓶颈[N];通信信息报;2006年
4 刘滢;手机媒体:内容渠道共赢 四大趋势主导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胡朋;手机媒体两会大练兵[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廖丽娜 德瑞电信咨询咨询顾问;适合的内容让手机成为媒体[N];通信产业报;2009年
7 ;全国手机媒体代表发表联合自律公约[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金良;手机媒体真的要来了吗[N];人民邮电;2009年
9 特约撰稿 王斌;手机媒体世界杯表现抢眼 用户看中互动功能[N];通信信息报;2010年
10 全国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吴红晓;涉足手机媒体,您该在哪儿发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悦;论手机媒体对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杜虹;公共治理中的手机媒体参与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3 耿e,
本文编号:900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90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