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书院沿革研究
本文关键词:丽泽书院沿革研究
【摘要】:丽泽书院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内,由南宋大儒吕祖谦建立,被尊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对后世书院制度影响深远。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遭到了后世的遗忘,针对丽泽书院的研究寥寥可数,且研究质量不高。 关于书院历史沿革的记述寥寥数语且漏洞百出,学界不仅无人指出,而且呈现一种争相盲目引用的态势,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现象。本文着眼于浙江地方志、吕祖谦文集、吕祖谦年谱等相关资料,考证推理得出有关书院沿革的重要信息。综合而言,本文根据丽泽书院所有权的归属不同将其沿革分成民办与官办两个时期。 民办时期是书院最为辉煌的时期,本文根据书院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孕育期、创业期、弱势期和家塾期。吕祖谦于乾道三年至四年在武义明招山办学,孕育了创办书院的想法;归城后于四年九月在婺州正式创办丽泽书院,此时书院建设和规章渐趋完备;后吕祖谦于乾道九年至淳熙二年在明招山守墓,讲学中心重归明招山,丽泽书院地位下降;吕祖谦淳熙三年归城之后,丽泽书院为吕氏家塾,进入平缓发展时期。后吕祖谦去世,家塾由吕祖俭继承,书院于庆元年间卷入党争而关门歇业。 官办时期则风光不再,除了南宋末年有一个回光返照似的学术中兴,其余时间不是寂寥无闻,就是忙于祭祀和重建。官办时期分为祭祀期、中兴期、式微期和重建期。开禧三年至淳yP五年的祭祀期,丽泽书院重建于吕氏旧居,突出对于先贤吕祖谦的祭祀;淳yP年间,丽泽书院迁移至金华城外双溪,不久后王柏执掌书院,开始了书院的中兴期,书院在学术上得以复兴;王柏死后咸淳十年,书院迁移至离城更远的印光寺故址,开始了跨越宋元明三代的式微期,特点在于长达二百余年的衰弱;从明代中期开始的重建期,特点在于频繁的重建和修缮,在祭祀对象上增加了朱熹和张h;。 有关丽泽书院管理机构的资料集中于吕祖谦《东莱别集》卷一《宗法条目》和卷五《学规》之中,另外楼钥《东莱吕太史祠堂记》,王柏《鲁斋集》卷七《上吕寺丞延年》和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十五《潘书度可庵记》等资料也从侧面反映了书院在管理机构方面的信息。综合而言,丽泽书院拥有完备且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设办或山长为书院总负责,掌事负责书院具体行政事务,斋长对于书院具体行政事务负有协助的职责;书院的具体行政事务十分庞杂,主要概括为行政事务和经费管理两项。 丽泽书院的事业,根据其重要性分为教育、藏书和祭祀三大项。教育事业的资料主要集中于《东莱别集》卷一卷五和卷七,以及《宋元学案》卷七十三《丽泽诸儒学案》。教育事业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是教育的主客体,包括作为教育传授者的老师和作为教育接受者的生徒;第二是教育的规则,包括吕祖谦为书院订立的几则学规;第三是教育的内容,包括书院选用的教材,对生徒知识的培育和对生徒德行的培养三部分内容。藏书事业的资料集中于《东莱别集》卷三和卷五,楼钥《东莱吕太史祠堂记》,王柏《鲁斋集》卷十一和卷十三。藏书事业随着时间的演进愈亦完备,藏书的数量和质量愈发精进。祭祀事业的资料集中于《浙江通志》卷二十八,《金华府志》卷十六,光绪《金华县志》卷四,《东莱别集》卷一和卷四,《鲁斋集》卷十一和卷十三等。祭祀事业有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民办时期,祭祀的对象主要是北宋的文臣武将和理学大儒;第二个阶段是位于南宋中期的祭祀期,突出的是对吕祖谦的祭祀;第三个阶段则是位于明代中后期的重建期,除了祭祀吕祖谦外,还增祀了朱熹和张h;。 丽泽书院影响深远的重要原因在于培养了众多的人才。这一部分的资料集中于《宋元学案》卷七十三《丽泽诸儒学案》和《金华府志》卷十八《宋科第》,其他地方志对此作了一些补充。这些人才中有许多成了官员,或为朝廷器重,或为百姓传颂。也有专心学术的研究者和热衷教育的教育者。他们对于当世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对于吕学的传播和发扬光大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丽泽书院 吕祖谦 王柏 管理 事业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299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9
- 目录9-11
- 引言11-15
- 一、研究意义11
- 二、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设想13-15
- 第一章 丽泽书院沿革考略15-35
- 第一节 私立时期15-23
- 一、孕育阶段(宋孝宗乾道三年至乾道四年)15-17
- 二、创立阶段(宋孝宗乾道四年至乾道九年)17-20
- 三、弱势阶段(宋孝宗乾道八年至淳熙二年)20-21
- 四、“家塾”阶段(宋孝宗淳熙二年至宋宁宗庆元年间)21-23
- 第二节 官办时期23-35
- 一、祀吕阶段(宋宁宗开禧三年至宋理宗淳yP五年)23-25
- 二、中兴阶段(宋理宗淳yP五年至宋度宗咸淳十年)25-29
- 三、式微阶段(宋度宗咸淳年间至明宪宗成化年间)29-31
- 四、重建阶段(明宪宗成化三年至明末)31-35
- 第二章 丽泽书院的管理和事业35-56
- 第一节 书院的管理35-43
- 一、书院的组织系统35-36
- 二、书院的行政事务36-37
- 三、书院的经费管理37-39
- 四、书院的管理人员举例39-43
- 第二节 书院的三大事业43-56
- 一、书院的教育事业43-50
- 二、书院的藏书事业50-52
- 三、书院的祭祀事业52-56
- 第三章 丽泽书院的影响56-63
- 一、书院优异的科第成绩56-58
- 二、仕途与政绩58-60
- 三、书院培养的学者与吕学传播者60-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65-66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后记66-6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仁志;;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的特色[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2 张晓纪;;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3 李育富;;南宋书院的哲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吴洪成;李占萍;;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吴洪成;张彩云;;清代保定莲池书院的办学经费及其效益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魏隽如;汤倩;;保定莲池书院的创建及其历史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邓洪波;;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与理想——以朱熹、张h;等理学家为中心的讨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田建荣;;明清陕西关中书院与科举制度[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10 张国有;胡少诚;;中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历程与形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6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3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96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