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1:4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就业理论 大学生就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大学生就业模式被打破,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要求高校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从而促使高校连年扩招;但由于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改革的滞后,导致了大量的“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高达750万人,外加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近几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仍处于恢复期,我国的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这就更加剧了社会就业难的局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储纳能力,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彻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对于人民安家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的系统阐述和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关于大学生就业思想、理论的梳理总结,结合问卷调查,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系统梳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我国历代领导人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理论,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理论指导和理论渊源。第二部分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一是政府层面,虽然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业体制、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二是高校层面,高等教育沿袭传统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等多方面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失衡现象;三是用人单位层面,用人机制与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备,存在人为设置应届毕业生就业门槛现象;四是大学生自身,学业研修不到位,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脱离实际,综合能力素质不高,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不强。第三部分重点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探讨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就业理论 大学生就业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前言11-23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12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12-19
  • (一)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12-14
  • (二) 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14-18
  • (三) 关于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8-19
  • 三、研究方法19-20
  • 四、主要创新点20-23
  •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的思想根源23-35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就业理论23-28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就业理论23-26
  • (二) 列宁的社会主义劳动就业思想26-28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理论28-35
  • (一) 毛泽东的就业理论28-29
  • (二) 邓小平的就业理论29-30
  • (三) 江泽民的就业理论30-31
  • (四) 胡锦涛的就业理论31-32
  • (五) 习近平谈就业32-35
  • 第二部分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35-47
  •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35-39
  • (一)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研究36
  • (二)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36-37
  • (三)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研究37-38
  • (四) 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38-39
  • 二、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研究39-47
  • (一) 国内外经济形势39-40
  • (二) 高校连年扩招40
  • (三) 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与社会脱节40-42
  • (四) 就业市场不健全,用人体系不完善42-43
  • (五) 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脱离实际43-44
  • (六)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44-47
  • 第三部分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探索47-61
  • 一、政府:发展经济,政策导引,完善保障体系,提升服务水平47-52
  • (一) 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发展47
  • (二) 加强政府政策导引47-49
  • (三) 健全就业市场及就业服务体系49-50
  • (四) 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50-51
  • (五)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51-52
  • 二、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满足社会需求52-56
  • (一) 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专业课程设置52-53
  • (二) 适应社会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53-54
  • (三) 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54
  • (四) 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54-55
  • (五)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55-56
  • 三、用人单位:完善企业人才体系,履行社会责任56-57
  • (一) 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56
  • (二) 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56-57
  • (三)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勇于招贤纳士57
  • 四、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57-61
  • (一) 潜心学业研修,掌握真才实学58
  • (二) 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路径58-59
  • (三) 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就业能力59-61
  • 结束语61-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67-73
  • 致谢73-75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程程;;浅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2 何克亮;;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J];理论学习;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993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993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