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现代性扩展背景下的博士教育变革
本文关键词:知识生产现代性扩展背景下的博士教育变革
【摘要】:知识生产从学科语境向应用语境转变,本质上是知识生产传统性向现代性的扩展。知识生产现代性赋予传统博士教育学术交流、训练、创造和责任的丰富意蕴。同时,博士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目标、质量控制与师生关系的传统性,遭受知识生产现代性的挑战。这种意蕴和挑战,要求博士培养树立开放性理念、确定多样化目标、构建综合性课程、推行形成性评价,以便回应两种知识生产方式之间统一、并存的关系,从而提升博士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博士教育 制度变革 现代性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文化选择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JK252)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现代化是一个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扩增过程。现代知识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制度必须行使的功能,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制度本身。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现代功能对传统制度的冲击构成了现代化过程的核心。”[1]可见,现代知识增长影响了社会制度传统功能正常运行,同时促进社会制度的现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骆四铭;张应强;;整合优质资源 培养创新型博士——荷兰大学研究院制度案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2 马万华;;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与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机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3 罗尧成;;我国高校博士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基于三所“985工程”高校调查问卷的统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4 陈洪捷;;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博士质量的危机[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朴雪涛;英国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6 刘仲林,赵晓春;跨学科研究:科学原创性成果的动力之源——以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成果为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6期
7 李云鹏;;20世纪美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专业博士学位的发展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8 范皑皑;沈文钦;;什么是好的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基于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赵晓春;陶静静;;法学硕士招生特征状况的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金洁;;对外语教学的认识论思考——利奥·范·利尔《语言教学大纲中的互动:意识、自主和真实》评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强粲;;语文教材中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例析《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何李来;;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徐琴;;关于交叉学科的概念解析及其现实意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莹莹;;19世纪柏林大学科研职能的实现途径及环境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申慧林;;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范陆薇;亢宽盈;;论科普创新思维在发展交叉学科中的作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冰;英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荔宁;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动态学习模式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燕萍;开放性课堂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宇伟;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华;;博士培养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徐飞;论科学方法的跨学科运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6期
4 李春景,刘仲林;跨学科研究规律的实证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2期
5 葛亚宇;;澳大利亚博士生培养示范性框架解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06期
6 郝凤霞,张春美;原创性思维的源泉——百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知识交叉背景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宏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彭公亮;现实性与现代性:哲学的内在精神及人文视野[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连连;大众文化的现代性及其内在矛盾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4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8 毛燕武;试论民国时期杭州电织业同业公会的现代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林广泽;“自由写作”与“现代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3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22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2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