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素质提升的大学生非理性因素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2:38
本文关键词:基于综合素质提升的大学生非理性因素培养研究
【摘要】:人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和主导力量。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既是人类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实现质的飞跃的迫切需求。在我国,大学生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至关重要的群体,其和谐发展的总体状况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人的和谐发展应是人的全面实现自我提升的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要继承者和祖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已经不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强调大学生群体更加应当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非理性因素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地研究非理性以及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在借鉴国内外非理性因素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全面系统地研究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理性因素培养问题以及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问题。从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之间关系的视角,探讨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厘清从非理性因素角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其概念的模糊认识,探索大学生非理性因素培养的机制、路径,揭示大学生非理性因素培养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科技进步 非理性因素 综合素质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5
- 1.1.1 选题的背景13-14
- 1.1.2 选题的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5-18
- 1.2.1 问题的产生15-16
- 1.2.2 我国关于非理性因素研究的成果与不足16-18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8-20
- 1.3.1 课题的研究目的18-19
-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非理性因素的概述20-25
- 2.1 理性因素20-21
- 2.1.1 理性因素的概念20
- 2.1.2 理性因素的内涵20
- 2.1.3 理性因素的作用20-21
- 2.2 非理性因素21-22
- 2.2.1 非理性因素的概念21
- 2.2.2 非理性因素的内涵21
- 2.2.3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21-22
- 2.3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22-25
- 2.3.1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辩证统一22-23
- 2.3.2 理性因素的培养是发挥非理性因素的基础23
- 2.3.3 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形成的促进作用23-25
- 第三章 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意义25-32
- 3.1 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25-27
- 3.1.1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25
- 3.1.2 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25-26
- 3.1.3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26-27
- 3.2 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27-28
- 3.2.1 保障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质量27
- 3.2.2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效益27-28
- 3.2.3 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反馈调节28
- 3.3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28-32
- 3.3.1 推动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28-29
- 3.3.2 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人际关系协调29
- 3.3.3 增强大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29-30
- 3.3.4 推进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形成30
- 3.3.5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30-32
- 第四章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非理性因素缺失及成因分析32-40
- 4.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严峻现状32-34
- 4.1.1 思想道德素质堪忧32
- 4.1.2 科学文化素质不合理32
- 4.1.3 身心素质差32-33
- 4.1.4 创新素质弱33-34
- 4.2 大学生非理性因素的缺失现状34-36
- 4.2.1 价值取向虚无化34
- 4.2.2 理想信念不坚定34-35
- 4.2.3 激情意志薄弱化35
- 4.2.4 欲望需求片面化35-36
- 4.2.5 情绪情感极端化36
- 4.3 大学生非理性因素缺失的成因分析36-40
- 4.3.1 科技理性主义的负面影响36-37
- 4.3.2 数字时代、网络技术的消极影响37-38
- 4.3.3 高校非理性因素教育的缺失38
- 4.3.4 非理性因素自我培养意识的缺失38-40
- 第五章 大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培养机制与路径40-46
- 5.1 完善大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培养机制40-41
- 5.1.1 转变教育理念40
- 5.1.2 繁荣校园文化40
- 5.1.3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40
- 5.1.4 完善大学生评价体系40-41
- 5.1.5 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41
- 5.1.6 合理运用激励机制41
- 5.2 拓展大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培养路径41-44
- 5.2.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41-42
- 5.2.2 加强意志力培养42
- 5.2.3 加强对欲望需求的引导42-43
- 5.2.4 提升情绪情感管理能力43
- 5.2.5 注重改善身心素质43-44
- 5.3 实现非理性因素培养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统一44-46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46-47
- 6.1 不足46
- 6.2 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吕会庆;;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3期
2 郑吉春;蔡晓宇;;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与引导[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廖丽娜;唐柏林;;论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2期
4 赵仁青;;论非理性因素——需要和欲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王肇飞;彭家龙;王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9年16期
6 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4期
7 刘敏君;刘健飞;;大学生综合素质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18期
8 韩栋;;90后大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蔡景华;论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10 阳桂红;大学生素质教育应注重积极的非理性因素培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028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2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