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2:35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与作用 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的传播工具不断涌现,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对于高校而言,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大学生关注社会焦点、寻求个性发展以及表达个体思想的需求,同时凭借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交流模式成为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观念以及人际交往的新渠道,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资源优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也还没有形成一种合力,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这也就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的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边缘化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教育内容迟延化模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教育方法模式化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性;舆论环境复杂化减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性;校园文化迟延化淡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学生民族认同消退化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高校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探索如何将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为新机遇、新创新,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有效提高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理论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较全面的视角论述和阐释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新问题,力图从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载体等层面深度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深入探究了有效、创新地将新媒体广泛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首先,要高度明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循序的原则,坚持可行性与可控性相结合原则、理论性与时效性相结合原则以及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其次,要正确处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三对关系。第三,要实现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加速高校构建和培养专业教工队伍;改进和完善思政教学内容;推进和实现新兴教学形式;制定和健全大学章程规范;丰富和延伸校园文化功能;注重和强化民族认同教育。最后,依托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包括利用手机软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利用校园网站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旨;利用机制文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与作用 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8-10
- (一) 研究背景8-9
- (二) 研究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2
- (一) 国内研究综述10-11
- (二)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三、 本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12-13
- (一) 研究内容12-13
- (二) 研究方法13
- 四、 本研究的创新点13-14
- 第一章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析14-21
- 一、 新媒体的界定及其发展趋势14-16
- (一) 新媒体的界定14-15
- (二) 新旧媒体区别的简析15
- (三)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5-16
- 二、 现阶段新媒体的主要传播类型及应用特征16-18
- (一) 传播类型16-17
- (二) 应用特征17-18
-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发展现状18-19
- 四、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19-21
- (一) 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19
- (二) 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19-20
- (三) 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20-21
- 第二章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问题21-29
- 一、 新媒体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21-24
- (一) 拓展了教育主体的教学思路21-22
- (二) 开拓了教育客体的认知视野22-23
- (三) 实现了教育模式的多样发展23-24
- 二、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产生的新问题24-29
- (一) 教育主体边缘化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24-25
- (二) 教育内容迟延化模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25-26
- (三) 教育方法模式化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性26-27
- (四) 舆论环境复杂化减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性27
- (五) 校园文化偏颇化淡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27-28
- (六) 学生民族认同退化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28-29
- 第三章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问题的原因分析29-33
-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落后29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完善29-30
-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对陈旧30
-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较为滞后30-31
- 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特点转变31-33
- (一) 改革意识强责任意识弱31
- (二) 现实认同强自我认知弱31
- (三) 自尊心理强承受能力弱31-33
- 第四章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究33-43
- 一、 明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33-34
- (一) 可行性与可控性相结合33
- (二) 理论性与时效性相结合33-34
- (三) 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34
- 二、 正确处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对关系34-36
- (一) 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关系34-35
- (二) 载体创新与文化包容的关系35
- (三) 人文精神与艺术手段的关系35-36
- 三、 实现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36-40
- (一) 构建和培养高校专业教师队伍36-37
- (二) 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政教学内容37
- (三) 落实和推进高校新兴教育方式37-38
- (四) 制定和健全高校大学章程规范38-39
- (五) 丰富和延伸高校校园文化功能39
- (六) 注重和强化学生民族认同教育39-40
- 四、 依托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措施40-43
- (一) 利用手机软件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40-41
- (二) 建设校园网站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旨41
- (三) 健全教育机制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10期
2 李志红;陈雅莲;;网络交往——中介的革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韦吉锋,徐细希;网络德育工作微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5 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6期
6 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7 田祚雄;世纪之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反思与前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江立成,朱克平;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刍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李先海,刘艳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10 胡春华;杨灵;;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034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3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