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20:35
本文关键词: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如何平衡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变和加快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本研究选取三所“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给出研究“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的必要性”的理论支撑;然后对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方面获得的现有成就来展示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已获得的成就;然后从资金支持、对口支援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上来详细说明他们建设过程中获得的关键性政策支持,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得出“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能够成功的政策原因;最后对比分析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政策支持,研究加州大学取得成功的经验型政策,找出差距与自身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得出今后在“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方面应采取的建议性政策。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高水平大学 政策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8-16
- 1.1 研究的缘起8
- 1.2 研究的背景8-10
- 1.2.1 “高水平大学”概念的提出8
- 1.2.2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提出8-9
- 1.2.3 “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研究的提出9-10
- 1.3 研究目的10
- 1.4 研究意义10-11
- 1.5 文献综述11-15
- 1.5.1 欠发达地区建设和发展高水平大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研究11-12
- 1.5.2 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12-13
- 1.5.3 国内外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的经验研究13
- 1.5.4 学者主要观点13-15
-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15-16
- 1.6.1 研究方法15
- 1.6.2 研究思路15-16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16-21
- 2.1 欠发达地区的内涵16-17
- 2.2 高水平大学的界定17-18
- 2.3 政策支持的含义18-19
- 2.4 本研究的理论支撑19-21
- 2.4.1 高等教育区域化理论19
- 2.4.2 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19
- 2.4.3 非均衡发展理论19-20
- 2.4.4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20-21
- 第三章 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的政策支持分析21-32
- 3.1 三所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成就21-25
- 3.1.1 发展成就的评价指标体系界定21-22
- 3.1.2 三所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成就22-25
- 3.2 三所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获得的政策支持25-29
- 3.2.1 三所高水平大学建立初期获得的政策支持25-27
- 3.2.2 三所高水平大学发展中获得的政策支持27-29
- 3.3 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29-30
- 3.3.1 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的特点29
- 3.3.2 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存在的问题29-30
- 3.4 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30-32
- 3.4.1 历史因素30
- 3.4.2 现实因素30-31
- 3.4.3 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31
- 3.4.4 大学自身的问题31-32
- 第四章 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得的政策支持分析及其启示32-40
- 4.1 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得的政策支持32-37
- 4.1.1 创建期的政策分析32-33
- 4.1.2 发展期的政策分析33-34
- 4.1.3 崛起期的政策分析34-36
- 4.1.4 成熟期的政策分析36-37
- 4.2 加州伯克利大学政策支持的启示37-40
- 4.2.1 遵循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规律37
- 4.2.2 切合大学职能的发展过程与规律37-38
- 4.2.3 专一与多元相统一38
- 4.2.4 实用与科学相结合38
- 4.2.5 严格遵循法律程序38
- 4.2.6 具有协调性、阶段性、一致性特点38-40
- 第五章 结论40-44
- 5.1 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的结论40
- 5.1.1 成绩与限制共存40
- 5.1.2 借鉴与革新并举40
- 5.2 完善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政策支持的建议40-42
- 5.2.1 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制定时代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政策41
- 5.2.2 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大学发展的教育政策41
- 5.2.3 注重专一与多元的统一41
- 5.2.4 健全教育法规的制定程序41-42
- 5.2.5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42
- 5.2.6 发展经济并提高教育投入水平42
- 5.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42-44
- 5.3.1 研究的不足42-43
- 5.3.2 研究的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克瑞;美国《高等教育法》的历史演变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刘洋;;对西部地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9期
3 林勇;张宗益;杨先斌;;欠发达地区类型界定及其指标体系应用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4 刘树道;;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经验和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陈文干;;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干预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政策法规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徐吉洪;;高水平大学的本质特征论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4期
7 赵庆典;;日本、韩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启示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陈丽萍;;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制度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9 涂端午;;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分类研究——从理论到经验[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6期
10 王庚华;王君;邱岩;;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1044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4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