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探析
本文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探析
【摘要】:研究型大学居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金字塔顶端,也是女性高层次人才密集的领域。关注研究型大学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极为这一独特群体谋求良好出路,努力为她们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不仅是帮助女性整体的成长以及女性地位提升的有效渠道,同时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社会两性和谐的战略性举措。本文肯定了全社会对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点明了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研究并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以及浙江大学女教师的访谈结果,阐述了该群体职业发展的特殊性以及面临的复杂问题:1)角色冲突与定位迷茫产生诸多困扰;2)事业发展的瓶颈导致职业期望值下降;3)领导管理层所占比例偏低,女教师话语权不足。因此笔者针对性地、较为全面地从个体层面、高校层面和社会层面探析了影响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同时遵循这一逻辑路径进一步探索了优化其职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力求在高层次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上为其排忧解难,促进她们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女教师 性别意识 职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次7-9
- 1 绪论9-22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选题意义10-12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12
- 1.3 相关研究概述12-20
- 1.3.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性别差异理论以及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研究12-13
- 1.3.2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13-15
- 1.3.3 女性高层次人才相关研究15-16
- 1.3.4 职业发展相关研究16-17
- 1.3.5 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研究17-20
- 1.4 研究方法20
- 1.5 论文重难点、创新点20-22
- 2.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意义22-27
- 2.1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及特征22-23
- 2.2 研究型大学对高校教师的要求23-25
- 2.3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社会价值25-27
- 3.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特殊性27-35
- 3.1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社会关注度高27-28
- 3.2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面临问题的复杂多样28-35
- 3.2.1 角色冲突与定位迷茫产生诸多困扰28-29
- 3.2.2 事业发展瓶颈导致职业期望值下降29-31
- 3.2.3 领导管理层所占比例偏低,女教师话语权不足31-35
- 4. 影响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5-41
- 4.1 个体因素35-37
- 4.1.1 女性身心特点及性别差异制约35-36
- 4.1.2 女教师人格追求理念及能力差异36
- 4.1.3 女教师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36-37
- 4.2 高校组织环境因素37-39
- 4.2.1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37-38
- 4.2.2 绩效评价体系38
- 4.2.3 管理与执行风格38-39
- 4.3 社会环境因素39-41
- 4.3.1 家庭影响因素39-40
- 4.3.2 传统刻板印象以及社会期望与评价的偏差40-41
- 5. 优化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41-51
- 5.1 个体层面——全面提升综合素质41-44
- 5.1.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41-42
- 5.1.2 张扬自我主体意识42
- 5.1.3 培育健康心理状态42-43
- 5.1.4 加强多重角色协调平衡能力43-44
- 5.2 高校组织层面——为女教师搭建良好发展平台44-47
- 5.2.1 建立公平的教师绩效评估机制44-45
- 5.2.2 进行人性化管理,普及弹性工作制45
- 5.2.3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女教师话语权45-46
- 5.2.4 要求与关怀并重,建立工作发展问题干预中心46-47
- 5.3 社会层面——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47-51
- 5.3.1 充分发挥出家庭强有力的支持作用48-49
- 5.3.2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决策主流49-50
- 5.3.3 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引导两性和谐发展主流50-51
- 参考文献5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郄海霞;;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陈晓凤;;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组织公平感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4 赵叶珠;;中国高校女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2期
5 强海燕,张旭;从社会性别角度探讨女大学生和女教师的发展——中加“妇女与少数民族教育”项目部分内容介绍[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6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6期
7 张培;;生命的背离:现代教师的生存状态透视[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8 刘淑君;陈永花;;试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J];改革与开放;2009年08期
9 何文校;;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马晓娜;;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制度的视角[J];化工高等教育;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禹旭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方;《妇女杂志》女性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44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4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