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根本转变

发布时间:2017-10-21 21:00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根本转变


  更多相关文章: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教育理念


【摘要】:我国高校欲破解"钱学森之问",必须从根本上转向,实现四大转变: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上,必须从以创造技法训练为主向创造人格培育和创造技法训练兼顾且以创造人格培育为本转变;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模式上,必须由单纯重视择优重点培养向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且以全面提高为本转变;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行为方式上,必须由过分强调积极作为向有为与无为相结合且以无为而治为主转变;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控制上,必须由单方面强调培优向达标与培优相结合且以达标为主转变。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教育理念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大学文化育人的基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2A003
【分类号】:G642.0
【正文快照】: 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高校接受过各类教育的人口巨大,但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这个话题,“钱学森之问”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依据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参照和借鉴发达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成功经验,反思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笔者认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崇德;罗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叶赋桂;罗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4 冒荣;创造与自由——谈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0年01期

5 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6 叶之红;;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基本认识[J];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7 高晓清;蔡剑桥;;大学的文化诉求与创新使命[J];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02期

8 李子丰;李雪娇;王鹏;;高等学校学生的毕业率与毕业证的含金量和社会投资回报率[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36期

9 王淦生;;应提高我国大学的淘汰率[J];新财经;2010年02期

10 覃蔚;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重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评介[J];外国教育动态;1990年05期

2 李春生;美国和俄罗斯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4 贾莉莉;美国大学生毕业率呈现下降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5 林崇德;罗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袁旭东;;论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房国忠;王晓钧;;基于人格特质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秦昌明;;关于提高毕业率与学位率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10 天野郁夫,张晓鹏;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化[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峰;钱志余;李韪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4期

2 李善姬;朱东弼;林君;;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3 夏金兰;;生物工程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04期

4 李辉;刘传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30期

5 李兴平;;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惠;秦利;王振东;于洋;;生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3期

7 贾元华;;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崔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6期

9 姚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5期

10 周俐军;王冬梅;张士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比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昭;隋雪;任延涛;;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黄菲;金成洙;姚玉增;李维群;;地质勘查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A];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虞雅蓉;;情感教育原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曹淑艳;殷国鹏;;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信息管理人才为例[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7 李媛;高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丁锦红;陈红;;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关于印发《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的通知[A];首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联谊会成立大会文集[C];2008年

10 张昌;郑万兵;汤文华;余刚;;面向现代工程的建筑设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谢霞宇 程洪莉;西安交大: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何止一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4 湖南大学 杨健康;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周希贤;德与能冲突困扰创新人才培养[N];陇南日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刘迎秋 彭杉;打造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滢;人大附中“早培班” 试水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方露;关于“衢州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答记者问[N];衢州日报;2011年

9 天津记者站 组稿;筑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王凌皓;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马望星;当代军校大学生荣辱观及其教育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志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晓云;职前教师网络素质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苏红;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谭治国;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袁霞;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娜;中美高中理科资优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兵;研究型幼儿教师特质及培养机制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立捷;临床护理专家的角色职能及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10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5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75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0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