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0:38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 艰苦朴素精神 教育 途径


【摘要】:艰苦朴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弘扬艰苦朴素精神、践行艰苦朴素精神的实践,曾经在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进程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同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提倡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也并非只是一句口号、一项权宜之计,而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的伟大实践,它是促进我国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需要。 就现阶段而言,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比如“弘扬艰苦朴素精神已经没有必要”、“艰苦朴素精神已经过时了”等相关的言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也开始对我们长期弘扬、传承的艰苦朴素精神产生了怀疑。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秉承艰苦朴素精神对于他们自身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基于此,本文选取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研究的对象,分五章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论述。第一章为导论。首先,简要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该领域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汇总并概述;最后,对文章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展现,并提出了文章的创新点。第二章是对艰苦朴素精神发展历程的全面整理和说明。从艰苦朴素精神的基本内涵入手,再过渡到艰苦朴素精神的历史发展演进,分别阐释了战争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艰苦朴素精神的基本内容。第三章具体从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群体三个层面,着重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重新倡导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第四章具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缺失的四点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和家庭层面分析了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第五章重点从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约束四个方面,探索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具体途径,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群体自觉践行艰苦朴素精神实践,这也是整篇文章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艰苦朴素精神 教育 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6
  • 一、 研究背景9-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三、 研究现状12-14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4-16
  • (一) 研究方法14-15
  • (二) 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艰苦朴素精神的发展历程16-22
  • 一、 艰苦朴素精神的基本内涵16
  • 二、 艰苦朴素精神的发展演进16-22
  • (一) 战争年代的艰苦朴素精神17-18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苦朴素精神18-19
  • (三) 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苦朴素精神19
  • (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艰苦朴素精神19-22
  • 第三章 新时期重新倡导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意义22-28
  • 一、 社会层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2-24
  • (一) 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2-23
  • (二) 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3
  • (三) 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23-24
  • 二、 高校层面: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创建文明校园24-26
  • (一) 有助于培养新型人才24
  • (二) 有助于促成学生行为上的艰苦朴素精神24-25
  • (三) 有助于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25-26
  • 三、 大学生层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26-28
  • (一)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26-27
  • (二) 有助于形成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27
  • (三) 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27-28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28-35
  • 一、 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缺失的表现28-32
  • (一) 缺乏艰苦奋斗意识28
  • (二) 有盲目攀比心理28-29
  • (三) 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象29-30
  • (四) 存在不合理消费和奢侈浪费现象30-32
  • 二、 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32-35
  • (一)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32
  • (二) 高校对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32-33
  • (三) 独生子女家庭普遍缺乏艰苦朴素精神教育及实践33-35
  •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路径选择35-42
  • 一、 社会要积极倡导艰苦朴素精神35-37
  • (一) 将艰苦朴素精神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35-36
  • (二) 树立具有艰苦朴素精神的先进典范36
  • (三) 加大对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宣传力度36-37
  • 二、 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精神教育37-39
  • (一)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37-38
  • (二) 注重典型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38
  • (三) 努力拓展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的平台38-39
  • 三、 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39-42
  • (一) 重视家庭养成教育39-40
  • (二) 家长要以身示范,正确引导40
  • (三) 大学生正确认识,勤俭自律40-42
  • 结语42-43
  • 附录:当代大学生艰苦朴素精神教育研究调查问卷43-44
  • 参考文献44-47
  • 个人简历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旭;吴庆;;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仝宏伟;;关于高校贫困生不合理利用资助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王世荣;关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几点认识[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Z1期

4 夏云强;;大学生廉洁教育与优良作风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7年01期

5 扶小兰;;简论井冈山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内在关系[J];党史文苑;2009年04期

6 昝忠,李建国;党员干部要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表率[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7 张大强;何灵芝;;论毛泽东的艰苦奋斗思想[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申红艳;邹念;;论当代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培养[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年02期

9 唐中伟;刺激消费、艰苦朴素及其关系辨析[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刘志辉;;“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的勤俭节约之风[J];党的文献;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1082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82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3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