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比较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中美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比较及其启示
【摘要】:将对美国高校200多名学生性别角色的调查结果与新近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常模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美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中,双性化比例远高于中国大学生,未分化比例远低于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更优;中美男大学生性别角色无显著差异,中国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比美国女大学生差,尤其是理科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倒错现象严重;美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无年级差异,大一学生性别角色发展已趋于成熟,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随年级升高向优化方向发展,大学阶段是他们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深受父母教养方式影响,而美国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并未引起孩子性别角色的差异。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学系/高龄者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角色 中美差异
【分类号】:G645.5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男女是生理性别的划分,性别角色是心理性别的区别,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1],反映着文化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适当期待[2],也是个人人格特质的一种体现。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化特征(M)和女性化特征(F)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睿;丁威;;双性化现象与女性性别角色变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化雪;;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漫;;中西方性别角色差异的跨文化研究[J];黑河学刊;2010年02期
4 熊明生;;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色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5 杨青;;论女性性别角色变革的合理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刘电芝;徐振华;刘金光;张姣;黄颀;李宇青;;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7 陈慧青;;论中西方教育差异产生的原因[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12期
8 黄会欣;刘电芝;;中美不同时代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选词变化及性别角色观的嬗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王道阳;;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李杉杉;张晓丽;;论影响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军;;大学生“自卑情结”及其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徐畅;高职学生人格优化之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王雪梅;大学生心理咨询有效模式的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朱宏霜;;当代青少年内隐性焦虑的生成与化解——以精神分析为视角[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赵丽琴,石勤;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述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徐晓l,
本文编号:1099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9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