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1:41
本文关键词: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多次强调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保证、保障并改善人民的生活,当然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中国现存的弱势群体的权利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无处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制度关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普及化,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数量与日俱增。高校的弱势学生群体有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的特困学生、有在心理方面有障碍的学生、有在生理方面处于弱势的学生、有就业难学生以及综合能力弱势学生。由于在特定方面存在缺陷而导致弱势,极易造成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或不稳定,某种程度上来说,关乎整个校园的和谐、稳定,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开展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出发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为落脚点,本文运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学校图书馆等渠道,并搜集和阅读相关书籍、文献等资料。在研究分析论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分析方法,来界定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内涵及类型,同时借鉴国内外对本课题的分析研究成果,以探析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现状,缺失及缘由分析。逐步探索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内容和方法。望该课题对加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帮助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共享教育资源、力求教育公平,,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弱势学生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引言11-15
- 第一章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述要15-28
- 第一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15-22
- 一、弱势群体的含义、类型和特征15-21
- (一) 弱势群体概念的含义15-16
- (二) 弱势学生群体类型16-19
- (三) 弱势学生群体的特征19-21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21-22
-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内涵21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21-22
- 第二节 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理论依据22-26
- 一、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理论基础23-24
- 二、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原则24-26
- (一) 整体优化的原则24
- (二) 科学管理原则24-25
- (三) 职责分明的原则25-26
- 第三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必要性26-28
- 一、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机制是构建和谐稳定校园的内在要求26-27
- 二、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7
- 三、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教育机制是实现高校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27-28
- 第二章 当前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8-36
- 第一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矛盾28-29
- 一、人才生源多元化与高校教育模式单一化之间的矛盾28-29
- 二、单纯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复杂化的社会心态之间的矛盾29
- 第二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29-34
- 一、管理机制滞后30-31
- (一) 协调机制形式化30
- (二) 激励机制无效果30-31
- (三) 责任机制无实效31
- 二、过程机制脱节31-33
- (一) 教育过程与市场机制脱轨31-32
- (二) 主体教育原则没有体现32
- (三) 缺乏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32-33
- 三、保障机制乏力33-34
- (一) 投入不足,缺乏有机整合33
- (二) 环境复杂,应对能力相对薄弱33-34
- (三) 制度模糊不清,信息反馈失真34
- 第三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34-36
- 第三章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36-46
- 第一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制的构建36-38
- 第二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监测与督导机制的构建38-39
- 第三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机制的构建39-41
- 第四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41-43
- 一、环境保障机制41-42
- 二、理念保障机制42-43
- 三、经费保障机制43
- 四、法规保障机制43
- 第五节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43-46
- 结论46-47
- 注释47-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1-52
- 致谢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根;;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许金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与改革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3 蔡卫红;;浅析互联网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及对策[J];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10期
4 沈霞;;优化投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诉求[J];高教论坛;2006年06期
5 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6 方文;;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条件[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7 王慧;;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苏高教;2007年01期
8 陈丹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投入问题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刘潇;;浅谈大学生思想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J];价值工程;2010年11期
10 苗珍;;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10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10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