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路径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4:2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路径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创新素质 冰山模型 培养路径 实证研究


【摘要】:创新素质是个体进行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在素质,是大学生获得创新成果、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的研究者就创新素质的构成与关系进行探讨,但对创新素质构成机理、培养路径方面尚无全面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创新素质是一种多维的综合素质,由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五个维度构成,根据胜任素质理论构建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冰山模型。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现有权威量表的修订,编制了《大学生创新素质调查问卷》,用来测评我国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并收集了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以及被测者的课程成绩、奖学金等信息。通过对不同地区三所高校287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我国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是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格和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知识水平中等,但创新能力水平较低,创新思维较差; 大学生创新素质具有结构性,其五个维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在创新素质表现上有差异; 创新人格属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冰山模型中的潜在胜任素质内核部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属于素质要素中的潜在胜任素质外核部分,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属于素质要素中的显性胜任素质部分; 大学生创新素质与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调整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创新素质进行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素质 冰山模型 培养路径 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3 研究方法12
  • 1.4 技术路线12-13
  • 1.5 研究的创新点13-15
  • 2 相关研究及理论综述15-27
  • 2.1 创新和创新素质15-22
  • 2.1.1 创新的含义15
  • 2.1.2 创新素质的含义15-16
  • 2.1.3 创新素质的构成16-22
  • 2.2 大学生创新素质模型和培养路径22-27
  • 2.2.1 大学生创新素质模型22-23
  • 2.2.2 大学生创新素质各维度相关关系研究现状23-24
  • 2.2.3 大学生创新素质测评的研究现状24-25
  • 2.2.4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25-27
  • 3 大学生创新素质实证研究的方案设计27-45
  • 3.1 研究假设27
  • 3.2 研究设计27-28
  • 3.3 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的编制28-31
  • 3.4 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的预施测31-38
  • 3.4.1 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31
  • 3.4.2 创新精神动机部分量表的修订31-33
  • 3.4.3 创新精神行为部分量表的修订33-34
  • 3.4.4 创新能力部分测验的修订34-37
  • 3.4.5 创新思维部分测验的修订37-38
  • 3.5 大学生创新素质问卷的正式施测38-45
  • 3.5.1 研究对象38-39
  • 3.5.2 研究步骤39
  • 3.5.3 正式施测的信效度分析39-45
  • 4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假设检验45-65
  • 4.1 创新素质总体情况分析45-49
  • 4.2 创新素质与学生特征分析49-57
  • 4.3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机理分析57-65
  • 4.3.1 创新素质间的相关性分析57-60
  • 4.3.2 大学生创新素质间的回归分析60-62
  • 4.3.3 大学生创新素质间的作用机理62-65
  • 5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路径分析65-81
  • 5.1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路径分析65-69
  • 5.1.1 第二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创新素质的关系65-67
  • 5.1.2 第二课堂获奖等级与创新素质的关系67-69
  • 5.2 课程体系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路径分析69-71
  • 5.2.1 北京交通大学课程体系设置简介69
  • 5.2.2 课程类别与创新素质的关系69-71
  • 5.3 评价体系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路径分析71-75
  • 5.3.1 北京交通大学思想行为测评成绩与奖学金评价制度简介71-72
  • 5.3.2 思想测评成绩与创新素质的关系72-73
  • 5.3.3 奖学金等级与创新素质的关系73-75
  • 5.4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路径的建议75-81
  • 5.4.1 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路径75-77
  • 5.4.2 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路径77-78
  • 5.4.3 评价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路径78-79
  • 5.4.4 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路径分析79-81
  • 6 结论与展望81-83
  • 6.1 结论81
  • 6.2 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87
  • 附录A87-97
  • 附录B97-109
  • 作者简历109-113
  • 学位论文数据集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邓成超;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量质化评价[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苟娜;;自尊、自立、自信与创造性动机的关系[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1期

4 朱洪波;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志玲;刘江南;李纯青;;大学生学习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6 赖云莉;付美艳;;浅谈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年30期

7 廖江华;;创新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创新人格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年15期

8 孟庆湖;;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人文环境及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年24期

9 王青耀;周瑛;;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10 陈湘纯,傅晓华;论创新思维的哲学内涵[J];科研管理;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1113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113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