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研究
【摘要】:本文以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毕业生离职的行为和倾向入手,从公司情况、福利待遇和发展因素角度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和就业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关键词】: 职业适应期 大学生就业 就业稳定性
【基金】:2013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项目“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研究”(编号:2013QN057) 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党建与思政课题“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研究”(编号:DS201412Y)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99年,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从2002年的114万增至2014年的727万,并还在以每年20-30万的速度增长。大学生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加之其他群体就业的冲击,使得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很多高校在这种形势下提出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求职理念,【1】加之对学生职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建如;;建立国有企业“稳定和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8期
2 文东茅;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艾兰;;融入团队才算进了公司[J];职场;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雯;;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3期
2 陆荣;;优化理论教学 提升专业技能[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唐可月;张凤林;;高校扩招引发教育信号贬值的机理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4 唐可月;张凤林;;高校扩招后果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劳动市场信号发送理论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5 杨震;曹艳峰;陈磊;;高校毕业生过度教育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刘艳琳;;理性价值观下的我国“高校扩招”再辨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宝慧;;从大学生就业看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J];调研世界;2011年04期
8 张杰;;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问题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9 傅艺;朱超威;;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地名+学院”类高校:机遇、挑战与出路[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吕宏芬;池仁勇;;高校扩招后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矛盾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程磊;贺华;;高校扩招对城镇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分析——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廖茂忠;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景光仪;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投资的就业效应[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徐娟;我国弱势高校的发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邹治;高校毕业生失业预警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徐娟;我国弱势高校的发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立;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翟胜男;非营利组织介入大学生就业的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管红;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谢小华;高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卫国;地方转型师专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蔡健;毕业生就业过程遭遇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敏;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杜睿;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杰;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李彦军;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研究及其模型构建[D];暨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兰馨;;如何实现“企业价值观的制度化和制度文化化的统一”——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交互导向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8期
2 文东茅;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J];高教探索;2000年04期
3 严华;;创新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J];领导科学;2008年23期
4 张车伟;失业率定义的国际比较及中国城镇失业率[J];世界经济;2003年05期
5 文冬毛;过度教育研究的方法、结论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1999年02期
6 凌云;;创新干部工作体制机制 提升干部队伍整体活力[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妍;张娜;李俊玲;;浅析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与角色转换问题[J];价值工程;2013年29期
2 韩晓黎;;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的策略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7期
3 吴玉锋;职业适应性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6期
4 吴立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5 罗美娟;;市场经济下教师的职业适应[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6 布茂勇;;职业适应期内大学生员工离职原因调查及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郭黎岩;李淼;;中小学流动教师的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8 林娟;马丽;;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王静;;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适应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7期
10 蔡静;;职业生涯过渡模式与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黎岩;刘晓辰;王冰;;城乡交流背景下校长职业适应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周厚余;马剑虹;;心理一致感及其在职业适应压力管理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宇苓;;有业·适业·乐业——谈职业教育中的职业适应教育[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龙敏飞;应届生“闪辞”是与现实磨合[N];湖南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万玉凤;职业“不适症”亟待就业教育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胡庆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外对教师假期的利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丽华;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睿;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黄颖婕;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期离职原因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甘露;中职生职业适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艳;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工作稳定性特征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吕俊杰;失地农民职业适应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黄丽珊;职业适应期心理动机与职业发展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申姝红;高校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体系构建[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骆丽娟;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幼儿园环境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9 崔新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文静;中职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4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11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