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15:22
本文关键词: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摘要】:教师对于国家和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在高校里,会存在教师在校际或职业间进行工作流动的现象,合理有序的流动是必要的。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对长沙3所高校的教师工作搜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高校教师普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的收入和其所在学校的待遇都是不理想的,但是不太能够承受去别的学校特别是换到非教师职业所带来的风险。(2)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工作搜寻动因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对风险承受力有显著影响,婚否对自我认知、物质保障有显著影响,年龄、学历、工龄、月收入对自我认知有显著影响,职称对自我认知、风险承受力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不同情况的高校教师受不同的动因驱使而进行工作搜寻。(3)经济因素即物质保障是高校教师进行工作搜寻时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高校教师进行工作搜寻时的保留工资会要高于或与现有的工资水平持平,并且一半以上的高校教师不愿意降低这一最低期望值。同行和同事推荐、家人亲朋介绍是高校教师获得新工作的最主要的途径。高校教师愿意花费金钱和时间成本。(4)从搜寻结果来看,高校教师有明显的潜在流动倾向,但是成功流动的比例很少。其个人的工作搜寻是理性的,而搜寻结果却不由搜寻现状所决定。这样,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降低,或者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上,产生兼职等隐性流动。高校也不会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最终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理性的驱使下教师想流动,制度却会约束教师的流动。面对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要提高职业认知,增强职业认同感;高校要提高教师保障,降低教师承受的风险;政府要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促进有序流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力;李春;;我国人才流动宏观调控机制研究[J];第一资源;2010年02期
2 李志峰;谢家建;;中国学术职业流动的内外部因素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蔡卫中,李兴国;高校教师流动:合理性及其制度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吕静宜;高校教师激励体系剖析与建构[J];高教探索;2005年05期
5 姜海珊;;香港公立高校教师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2年03期
6 赵世超,田建荣;创建合理有序的高校人才流动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蒋国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高校教师流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世娟;王峰;;从人力资本视角浅析高校教师的流动[J];教学研究;2008年05期
9 王德波;文继维;;我国现阶段人才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经济师;2006年01期
10 张秀艳,徐立本;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1200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0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