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电子科技大学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7:23

  本文关键词:电子科技大学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案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化 改革 组织结构 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


【摘要】:自1999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首次会议召开以来,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向教育部要求的高校后勤社会化靠拢,大部分高校逐渐与学校剥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自改革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取得不少成效,但是改革的步伐也受到阻碍,有些高校由于新老观念、新老体制的转变,出现了一些阻力,部分高校甚至出现回潮现象。但尽管如此,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信心更加坚定,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势不可挡。在2013年5月,在江西南昌举行了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推进工作年会,会上提出以下要求:充分贯彻十八大精神,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有特色的高校后勤领域并充分贯彻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建设接力后勤工程。高校后勤管理作为公共事务,与学校利益直接相关,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是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职能活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要坚持政策支持、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相结合,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核心。高校后勤的改革虽然是朝着社会化的方向,但它既不同于一般的非营利性组织,也不同于社会企业。由于高校后勤本身是为高校的师生员工服务的,后勤的宗旨是“三服务,三育人”,它就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然而,高校后勤又要面向社会,按照企业化进行管理,适应市场规律,获取经济效益,它又具有了经济属性。可见,高校后勤是个既兼顾社会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的双重经济实体,它本身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不但不能为高校提高更优质的服务,甚至一些后勤还成为高校的负担。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以来,高校后勤还存在许多问题,改革尚需完善。本文是对电子科技大学后勤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电子科技大学后勤的现有社会化改革进行了深度剖析,就其组织结构、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分解,总结了改革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针对后勤的组织结构、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提出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可行性建议。继续坚持后勤以服务为宗旨,加强三化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拓展新市场,获取经济效益,使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后勤社会化,并为我国其它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安兴,谭华林;对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204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04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