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与历史教育
本文关键词:宋代书院与历史教育
【摘要】:宋代的书院非常兴盛,在其不同的发展时期,历史教育均颇受重视。书院在教学中采用问难论辩、自学与指导相结合等方法,体现出书院自由开放、生动活泼的历史教学特色。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和史书撰述所呈现出的义理化倾向,对于社会道德教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9.299
【正文快照】: 宋代因重文崇儒、科举因素以及理学兴盛等的影响,私人创办的书院蓬勃兴起,尤其出现了以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为代表的全国著名书院,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宋代学校历史教育也因宋代书院教育的独具特色性而出现新发展和新特点,在传递古代历史文化、积累历史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高鑫;;论中国古代的经学与史学[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2 李良玉;;论两宋时期的历史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水龙;曹洁;;《近思录》产生背景谫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晓纪;;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3 张晓纪;;清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禹玉环;;论清代贵州书院的特征[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5 胡昭曦;;唐代张九宗书院建立时间探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马桂菊;;明清时期襄阳府书院初探[J];成功(教育);2007年07期
7 江凌;蔡志荣;;试论明清时期湖北地区的教育与书院[J];长江论坛;2010年01期
8 陈刚;廖其发;;我国古代教育惩戒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9 陈春华;;清代书院与乾嘉汉学的发展[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孙运君;杨振姣;;从书院祭主变化看晚清学术思想之转圜——以诂经、南菁两书院为例[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双悦;;从书院学规浅谈当今高校德育[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秦柯;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的当前我国中学室外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宋祥;中国古代劝学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蒋建国;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刘冰;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恩俊;复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连香;关于教育惩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2 褚瑞;嵩阳书院办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叶林;大学章程立法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4 韩珂;晚清新式学堂之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宿娜;新世纪大学生社团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永霖;宋代温州科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贾灿灿;宋代的学田制度[D];郑州大学;2011年
8 陈霞玲;宋化书院德育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浩;黄彭年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李俊玲;黎庶昌的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J];齐鲁学刊;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才栋;从早期江南三书院看书院教育、科举制度的互动关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李才栋;访台书院纪行[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09期
3 王伟康;扬州书院略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李应赋;;中日两国书院异同比较分析[J];湖湘论坛;2006年05期
5 华琼;;宋朝的书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6 李琳琦;张晓婧;;明代安徽书院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李赫亚;;论晚清书院教育的多元性征——以王,
本文编号:1221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2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