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基金会的治理主体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9 04:27
本文关键词:中国大学基金会的治理主体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大学基金会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然而数据显示,目前为止全国仅有不到两成的高校设立了基金会。 本文基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对大学基金会的治理主体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大学基金会与相关治理主体,即政府、社会和大学之间的关系定位存在偏差:基金会与政府关系定位偏差导致了基金会的发展空间和行动权力受到限制;基金会与社会关系定位偏差影响了社会各群体进行慈善捐赠的热情;基金会与大学关系定位偏差导致了基金会缺乏独立自主性,沦为大学附属物。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笔者对大学基金会与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各个治理主体的角色、地位与作用,有助于中国大学基金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笔者在开篇回答了为什么研究大学基金会的治理主体这一问题,交代了研究缘起、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设计,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笔者对公共治理理论进行了界定,并对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进行了探讨,为中国大学基金会的治理主体分析做好理论铺垫工作。 第三部分:面临的困境。笔者以案例和事实揭示了制约大学基金会发展的因素与背后的原因,为接下来的治理主体分析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大学基金会与治理主体的关系分析。笔者采用公共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大学基金会的治理主体,即政府、社会和大学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得出大学基金会与治理主体之间应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结论。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它们之间关系发展的实践导向进行了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美国加州大学系统捐赠基金运作实践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汪开寿;唐祥来;;美国高等教育捐赠与我国的政策建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邢永富;教育公益性原则略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邢相勤;丁苗苗;刘锐;;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比较及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汪向阳,胡春阳;治理: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新热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陈国伟;;中美高等教育融资渠道比较及其启发[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8 徐来群;;“哈佛帝国”的建立——哈佛大学筹资研究[J];高教探索;2010年02期
9 魏晓栋;;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功能分析及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10 罗公利;杨选良;李怀祖;;社会捐赠与大学发展——中美大学社会捐赠的对比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236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3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