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本科生科研 理工科大学生 创新素质 实证研究
【摘要】: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华中科技大学900名理工科大学生实施了参与科研情况和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后发现:参与科研与未参与科研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敏捷和独创三个创新素质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科研参与频次和科研参与强度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据此,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学生、学生持续参与的本科生科研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可为之举。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3WQ028)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推进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实行这一改革的背景因素有二:一是,服务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级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2005年“钱学森之问”使承担顶尖人才培养的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林崇德;罗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海欣;卢晓东;关海庭;刘雨;;设立“研究课程”构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平台[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12期
4 卢晓东;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伯克利加州大学本科生科研[J];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05期
5 郭广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平;王爱民;封功能;於叶兵;赵卫红;;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海洋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之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2 何振海,杨桂梅;MIT本科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3 谷贤林;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李远贵;;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张东升;屠世浩;万志军;杜计平;马文顶;;高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建设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6 邱伟星;王少辉;鲁蔚锋;;问题式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1期
7 刘诚;;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的特点及其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阮美飞;郑荣跃;张佩芬;;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宁波大学建工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宋丽萍;;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个创新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10 陈文敏;吴翠花;于江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要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仲;;“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2 龙兴明;马燕;郭世刚;宋培森;;基于竞赛驱动模式的师范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弓建国;;刍议乌兰察布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4 仇凡;;高职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A];中国医药教育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三届三次理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曲波;创新型大学建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王懿;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王兴;体育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管理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6 仇永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文社会维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阎国华;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高琛;促进学生优长发展教育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晓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孙巍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亚娟;德育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玲;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政策的分析与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国旗;拔尖创新人才核心价值观塑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岳雪银;创新型人才行为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杨思玉;论我国创新型人才资源的价值及其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侯俊梅;论科技创新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重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评介[J];外国教育动态;1990年05期
2 李春生;美国和俄罗斯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天野郁夫,张晓鹏;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化[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2期
4 冷余生;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5 林金辉;鄢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重在理念和机制[J];人民教育;2010年21期
6 蒋晓虹;;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顾建民;整合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建本科教育的新范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8 孟庆枢,于长敏;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发展趋向——《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第一次咨询报告》浅析[J];外国问题研究;1998年01期
9 周作宇;;创新人才培养的话语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04期
10 浩歌;;贵在转变 难在转变 赢在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武臣;[N];光明日报;2009年
2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彬,任洪强;关于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5期
2 邓懿媛;;理工科院校科技创新素质与艺术教育的讨论[J];科技广场;2010年02期
3 邬家瑛;钱辉;;论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1期
4 王泉;简论儿童文学教学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04年11期
5 谷贤林;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尹海法;;专业意识在悄悄淡化——理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演变[J];当代青年研究;1992年02期
7 饶腊霞;抓好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1998年02期
8 郝玉章,风笑天;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9 陈蔚;;关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06期
10 王媛;试论人文知识对理工科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桂霞;;育人重在创新素质的培养[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海燕;方民;;关于理工科大学生需要的调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吴建林;薛强;高玮;;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凤跃;;法科学生素质初探[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金滔;汤珂;陈炯;;借助学科竞赛促进本科生科研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红蕾;;理工科大学生词典使用和需求调查及编纂探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孙晓芳;;论编辑的创新素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8 徐世勇;林琦;;报告二:创新素质自我评价与压力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傅忠道;蔡宜旦;沈建良;;培养创新素质 造就创新人才[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10 李众川;;理工科院校应重视音乐素质教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静;美国理工科大学生设课学习世界礼仪[N];光明日报;2003年
2 ;用好理工科大学生干部[N];解放军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余裕;理工科大学生先学剪纸课[N];北京科技报;2004年
4 平定县政协主席 李铭魁;要重视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N];发展导报;2001年
5 记者 夏斐 通讯员 吴长亮;创新素质实践行:武汉素质教育新“抓手”[N];光明日报;2002年
6 欧先聪 皇甫振明;浅析创新素质的培养[N];经济参考报;2000年
7 姚伟文;领导干部要有创新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8 沈卫星;浅析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N];光明日报;2002年
9 王占杰;提高职工创新素质 增强职工创新能力[N];工人日报;2008年
10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张耀辉;探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新途径[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波;创新型企业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京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与焦虑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3 阎国华;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思懿;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科研活动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海宽;理工科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子萱;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4 蒋逸仙;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王旎;论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融合[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婷;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科研状况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徐卫民;本科生科研道德规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学静;理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尹超;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殷霞;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及培养途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253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5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