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以刑制罪: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相互贯通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7-12-05 20:28

  本文关键词:以刑制罪: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相互贯通的路径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刑法教义学 刑事政策 李斯特鸿沟 以刑制罪


【摘要】: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之间不仅是宏观的关系构造,还有微观的勾连论证,尤其是后者,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刑法刑事政策化是我国刑法教义学的发展方向,为了推动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从相互隔离到相互融通,就需要在刑法理论上为政策要素进入刑事教义学构建合适路径。在消弭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李斯特鸿沟的过程中,以刑制罪司法逻辑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基金】: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法学方向)建设项目资助 上海政法学院央财项目“刑法解释方法实践人才基地建设”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4-4;G642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关系开始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与此同时,社会各领域中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和集约化,各种社会风险,包括经济风险、制度风险、秩序风险、环境风险等,都充分地暴露出来,并时刻考验着我国社会主体法律体系与刑事法律理论应对风险的能力。鉴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东燕;;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考察[J];比较法研究;2012年02期

2 焦宝乾;;法教义学的观念及其演变[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3 张明楷;;“风险社会”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4 任彦君;;刑事疑难案件中结果导向思维的运用[J];法学评论;2012年02期

5 齐文远;;中国刑法学该转向教义主义还是实践主义[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6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7 克劳斯·罗克辛;蔡桂生;;构建刑法体系的思考[J];中外法学;2010年01期

8 劳东燕;;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兼论解释论上的“以刑制罪”现象[J];政法论坛;2012年04期

9 劳东燕;;罪刑规范的刑事政策分析——一个规范刑法学意义上的解读[J];中国法学;2011年01期

10 王钧;冀莹;;危害性原则的崩溃与安全刑法的兴起——兼评伯纳德·哈考特与劳东燕的“崩溃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赵运锋;;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的影响及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杨庆;;犯罪生物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沈长月;韩捷;陈奎;;方法论“旧话重提”:法学研究之法条主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e,

本文编号:1256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56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