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1996—2011年间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指标时间序列数据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长期均衡关系。高等教育投入指标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高校经费投入较为显著地影响了经济发展;经费投入和学生数量对经济发展变化的解释程度整体高于教师数;高等教育投入在区域经济内存在持续推动,但在3年之后效益逐渐减弱等。基于分析结论,提出推动高校教师科研及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以实现优化学生培养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等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
【分类号】:F124;G64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与综述学界对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注由来已久,上可追溯至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写到“学习,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笔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同时也可以取得利润”。1962年英国教育经济学家J.E.韦锥发表的专著《教育经济学》,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樊华,陶学禹;区域高等教育-经济发展复合系统协调性研究[J];科技导报;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奔;王小泉;;新疆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0年12期
2 戴魁早;;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祖溪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23期
4 刘改妮;王会肖;逯元堂;朱建华;;基于协整分析法的我国环保投资预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5 熊华军;常亚楠;;影响甘肃省研究生教育需求主要因素的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3期
6 张洪敏;;浅谈网络教育对学生教育的意义[J];教师;2012年08期
7 张振刚;刘源;赵振新;;美国宏观因素对研究生教育各层次规模影响作用研究——基于协整方法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8 马超;;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范式变革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耿立艳;段英文;赵鹏;;高等教育规模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年08期
10 耿立艳;张占福;张永林;;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高等教育规模预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少为;贾明德;徐蕾;;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规模与未来预测[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霞;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吴一亮;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系统评价[D];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杨亮;基于教育系统工程理论的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屈文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王银花;澳门高等教育扩展的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网络教育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朱音萍;我国人口变动对高等教育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李湘文;不同类型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及湖南省的经验实证[D];湖南大学;2010年
4 高晓波;青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论析[D];青岛大学;2007年
5 刘云;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性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迎旭;基于自由发展观的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马鹏媛;“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方艳红;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9 王岳含;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互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志千;广西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良性互动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昌君;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李玲;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4 孙绍荣,朱君萍;各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GNP关系的统计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李文利,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J];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7 胡咏梅,薛海平;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相关性研究[J];江苏高教;2004年02期
8 夏再兴;我国教育“过度”问题的性质特征[J];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9 谢作栩,黄荣坦;20世纪下半叶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波动研究——兼21世纪初高等教育发展预测[J];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10 殷朝晖;论我国的“教育过度”现象[J];科技导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家彬;张建国;候志军;;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2 张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要合理[J];教育与职业;2008年25期
3 吴秋凤;;转型时期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研究[J];理论探讨;2008年01期
4 梁昌新;;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体系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12期
5 徐明稚;;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6 金云美;何福平;;高等教育投入结构问题[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年05期
7 毛建军;高杰;;国内外高等教育投入比较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18期
8 尹来武;赵悦;;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问题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朱苏飞;杨彩霞;;家庭高等教育投入与高等教育补偿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4期
10 杨彩霞;徐凤兰;;家庭高等教育投入补偿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嘉颖;张倩;;非公共高等教育投入政策的国际比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鹏;;湖北省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婧 编译;加拿大增加高等教育投入以提高国际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汤敏;两成贫困大学生应实现免费上学[N];广州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N];河南日报;2009年
4 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 刘万亮 编译;欧洲高等教育投入主体仍为政府[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 马陆亭;由学费上涨看高等教育投入的分担机制[N];光明日报;2014年
6 鲜晓荻;我省高等教育投入高速增长[N];贵阳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曹建文 采写;加大中西部高等教育投入[N];光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孙小林;拓展教育投入渠道 争取达GDP的7%[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通讯员 粤教宣;广东出台“36条”向高校下放多项自主权[N];南方日报;2013年
10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拓宽社会筹资渠道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N];人民政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霞;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要素的差异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纯t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马芳;地方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与民办高校投入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4 陈爽;以政府为主渠道的我国高等教育投入问题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5 曹阳龙;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能力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闫石;民办高等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7 郭俸芮;山西高等教育投入与效益分析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张颖;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婷婷;黑龙江省高教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9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5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