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及其变迁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及其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区域差异 “中部坍塌” 高考录取改革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逐步缩小,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区域差异相对凸显,表现为京津沪地区处于绝对优势、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以及中部省份相对落后的格局,近年来这一格局日趋固化。导致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区域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的干预效应。未来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整应及时关注"中部坍塌"问题,在严格限制部属重点大学属地化招生比例的同时,建立基于人口比例和区域平衡的高考录取改革政策。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G649.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30%,高校在校生人数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1]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在过去十余年的教育竞争力提升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总体教育竞争能力已达到世界中等水平。[2]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精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2 乔锦忠;;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区域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薛颖慧,薛澜;试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4 琚四化;教育机会均等下的我国高考招生的地区差异[J];青年研究;2005年01期
5 刘传江;朱劲松;;公平与效率视野下的高考移民观[J];人口研究;2006年06期
6 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J];社会;2006年03期
7 张千帆;;中国大学招生指标制度的合宪性分析[J];中外法学;2011年02期
8 陈上仁;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衡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9 郝大海;;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 吴愈晓;;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及其演变(1978—2008)[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和海;马水红;张新明;;教育技术学的本土化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赵勇;;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9期
3 王冰;;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于铭汇;;普通高中择校的“利”与“弊”[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6 别敦荣,朱晓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7 刘精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8 侯龙龙;薛澜;;我国高等教育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9 潘昆峰;许申;陈彦;康乐;兰雅慧;;央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原则和方案设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10 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龚春明;;反思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归因研究的方法取向[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安晓敏;;我国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实证分析[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侯龙龙;薛澜;;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空间分布研究——对三个案例省份的考察[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童宏保;;基于“木桶原理”的教育决策与政策设计[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赵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的教学点作用分析——基于中西部六省的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陈平水;靳钰炜;;山西省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研究——从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锋亮;史静寰;刘帆;;中国高教资源的区域协调状况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郑绍红;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公共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冯洁;高等教育省级统筹的公共财政支撑能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周建福;江西共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张男星;论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J];俄罗斯研究;2003年04期
3 张洪浩;;从高考制度中解读相关法规改革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4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5 刘林;;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杜育红;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7 郑若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8 谢作栩,黄荣坦;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宏观调控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潘懋元;;我对招生考试的基本看法[J];湖北招生考试;2002年04期
10 张桂云;从各省高考招生比例看中国的教育不公平[J];教育与经济;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瑛;;城市化、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5期
2 杨德勇;田园;;区域差异视角下我国金融排斥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吴建国,艾燕琳;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区域差异成因的实证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05期
4 郝大海;李路路;;区域差异改革中的国家垄断与收入不平等——基于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5 倪超军;;民族构成、人力资本与区域差异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10期
6 杜本峰;王旋;;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演化、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13年05期
7 姜浩;王丽锋;;河北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曾毅,李伟,梁志武;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J];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02期
9 李国平;谭玉刚;;中国城市化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2期
10 钱水土;许嘉扬;;分项收入的城乡不平等效应——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的实证分析[J];浙江学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叶芳;;197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蓝丁丁;韦素琼;;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3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文斌;王雅鹏;;基于湖北省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趋势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林晓珊;;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范霄文;;基于FPCA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9 赵济;;中国区域地理改革趋向[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曹云者;韩梅;夏凤英;颜增光;周友亚;郭观林;李发生;;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取值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开新 郭子源;“东慢西快”持续 区域差异缩小[N];经济日报;2013年
2 王s,
本文编号:1288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8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