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彰显大学的文化特质:高等教育政策的旨归

发布时间:2018-01-10 19:31

  本文关键词:彰显大学的文化特质:高等教育政策的旨归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 文化 政策 市场


【摘要】: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组织,对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成就了大学的经久不衰。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大学从外围进入政府的中心议程,成为公共机构和公共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各国公共政策取向上普遍呈现强化的趋势,大学被看作影响世界经济的关键因素和高额利益的源头。公共政策对大学的经济市场定位,引发了大学生态环境的巨变,导致大学本真文化的N失。大学要走出和摆脱政策偏离带来的困境,必须坚守大学传统,处理好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必须实行重心转移,彰显大学的文化特质。
[Abstract]:University is essentially a cultural organization, the inherit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culture has made the university enduring. Since 90s, facing the sever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the university from the periphery into the central agenda of the government. Become a part of the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policy framework. The public policy orientation of countries generally presents a trend of strengthening. Universities are regarded as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source of high profits. Public policies have caused great change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ir economic market orientation.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dilemma caused by the policy deviation, the university must adhere to the university tradition. The public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must be shifted to highligh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一、大学是社会的文化组织大学本质上是社会的文化组织,是人类高尚精神的殿堂,其根本宗旨是研究、创新、传承优秀文化。文化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文化追求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康德看来,文化是指那些属于使人愈来愈远地摆脱动物界的人类内在的规定性。质言之,文化指人内在人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0期

2 眭依凡;大学者,有大学文化之谓也——兼谈大学新区的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徐在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岳伟;;论关注学生快乐体验的大学课堂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王冀生;;深刻转变中的我国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苏群;车承军;;新建工科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曼红;教师的课堂情境知识及其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清时;建设一流大学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顾明远;铸造大学的灵魂——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所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浅谈中国文化与现代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曾呢娟;;汉英动物词隐喻意义浅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黄浩岚;;人文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淑娟;黄凤志;;“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根源探析——以德国文化民族主义为例[J];世界民族;2006年06期

5 盛伟;;中国传统风俗文化与象征[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6 钱平;;从“东”和“西”的联想意义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罗琴;;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江凌;;试论近世两湖地区士民的文化性格[J];肇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李晓伟;;论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文化与乡村秩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10 张国庆;;足球软实力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岩静;;文化传统与道德选择[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2 钱天华;;“政务公开”与文化传统[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杨韶刚;;道德价值的文化根源与类道德价值的普世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强;何小涛;;建筑审美设计中的继承与发扬[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郝铁川;;中国的文化传统与中国司法制度的民族特色的形成[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郭齐勇;;文化传统刍议[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7 何明智;;从跨文化的视角解析中国对外电视新闻传播策略[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长北;;大象之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系列论文之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易永田;杨生;;“孝文化传统”教育目标设计及初步实践[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10 周金才;;教育和文化传统对数学发展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义乌发展的文化探源”课题组 执笔 林存阳;义乌传统文化发展的三大支柱[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王笛;大义该不该灭亲[N];南方周末;2008年

3 罗哲文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古建筑“流动”着文化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梦溪;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N];光明日报;2004年

5 李伯勇;客家文化传统的现场描摹[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锦秀文 (江苏 市民);呼吁北京土话“申遗”折射的隐忧[N];华夏时报;2007年

7 安徽双轮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锦华;谈谈如何传承中华白酒文化传统[N];经理日报;2008年

8 王湘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杜绝浮躁 应对挑战[N];中国国防报;2010年

9 孟蔚红;张昌余:天人合谋造就休闲成都[N];成都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陈彬斌;坚持多样性才能持久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晓英;论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2 黄苏瑾;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倚云;明清晋商文化传统、制度绩效与路径依赖[D];辽宁大学;2007年

4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刘宇清;上海电影传统的分化与裂变(1945-1965)[D];上海大学;2007年

6 郑文全;大学的本质[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姜广东;非正式制度、财产权利与分工扩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8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成良斌;文化对我国技术创新及其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黄英杰;古典书院的终结及其对现代中国大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惠;关于武术流派形成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程指芬;内蒙古赤峰地勘院企业文化探讨[D];吉林大学;2006年

3 童皓;徜徉于出处之间[D];苏州大学;2005年

4 关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自然景物描写的文化内涵及教学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邱晓亮;论中国书籍装帧艺术中的《易》学文化传统[D];北京印刷学院;2007年

6 杨梅;历史上中西设计文化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叶刚;论近年来美俄两国矛盾的演变及其深层根源[D];新疆大学;2008年

8 冯建民;科举制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陶焘;法律变迁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曹曦;证人宣誓制度的信仰基石[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6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06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