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先前学习评价:基于法律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认识先前学习评价:基于法律的视角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PLAR 先前学习评价 非正规学习 非正式学习 学分认证
【摘要】:先前学习评价(PLAR)是对高等教育的入学申请者入学之前的学习、工作、生活经验等的综合评价,并转换成现实学分的一项终身学习促进制度。这项制度最早从法国发展起来,在美国、加拿大广泛采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推进。我国已有了对先前学习评价的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率先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国际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在我国推行PLAR很有现实意义,但操作难度也很大。PLAR对法律意识、平等对待、个体尊重、立法和执法都有很高的期许。PLAR强调法律规定、政策指导、规则、程序和透明度。在我国,稳步推进PLAR首先应深入研究,由政府推进,先行立法,广泛实验试点,切忌急于求成。
[Abstract]: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PLAR) is of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 applicants before learning, work,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life experiences, and converted into a real credit system to promote lifelong learning. This system was first developed in Fr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is widely used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day. All in and actively promote research. China has practical evaluation of previous learni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also took the lead in the theory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Fro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R in China, but the operation is also very difficult to.PLAR legal consciousness, equality to respect the individual, legis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have very high expectations of.PLAR emphasize the law, policy guidance, rules, procedures and transparency. In our country, steadily PLAR should first in-depth study by the government To advance, to advance legislation and to pilot a wide range of experiments should not be urgent.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G640
【正文快照】: 世界各国政府、教育组织和教育者们一直追求着这样的目标:通过各种持续不断的支持活动,激发人的潜能,鼓励人们不断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有信心有创造性地愉快生活,完善自我,进而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学习型社会。为此,教育者们设计出各种方法与措施来激发人们主动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富顺;;台湾地区非正规学习成就的实施与展望[J];成人教育;2009年01期
2 宋孝忠;;国际组织视野下的终身学习认证[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1期
3 宋孝忠;;试论终身学习认证制度的构建[J];继续教育;2009年02期
4 朱建文;;搭建“立交桥”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欧盟成人教育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J];继续教育;2010年11期
5 章鹏远;;法国非正规与非正式职业学习认证纵览[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6期
6 宋孝忠;;台湾地区终身学习认证述评[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1期
7 黄富顺;;台湾终身学习的回顾与前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光辉;蔡亮光;;海峡两岸社区教育比较研究[J];成人教育;2010年10期
2 张艳红;钟大鹏;梁新艳;;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3 吴东晖;;闽台老年教育比较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蔡亮光;;台湾社区教育发展理念与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发展研究;2010年09期
5 程千;;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方法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朱燕娟;;基于网络实践共同体的非正式学习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刘艳红;;对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5期
8 杨琴;李姗泽;;趋势与走向——我国近十年来非正规教育研究概述[J];教育导刊;2012年06期
9 何华军;;新信息环境下馆员的教育与自我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09期
10 宋孝忠;;我国终身学习认证的现状分析和制度构建[J];继续教育;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铭香;青年农民工的生存境遇与学习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莹;我国与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奚莹;欧洲先前学习认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曾凤杰;英国成人教育学分互认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张迪;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知识共享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益民;张宏理;;2000年以来欧盟终身学习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2 姚远峰;;欧盟成人教育改革的举措与存在的问题[J];成人高教学刊;2008年01期
3 黄富顺;;台湾地区非正规学习成就的实施与展望[J];成人教育;2009年01期
4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课题组;郝克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报告[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5 吴雪萍;张科丽;;促进资格互认的欧洲资格框架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6 李雯;;欧盟教育白皮书——终身学习[J];世界教育信息;1999年02期
7 刘红燕;;欧盟推进终身学习的重大举措和经验[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5期
8 陈文举;;法国、德国、挪威职业教育的考察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年27期
9 章鹏远;欧盟国家非正规与非正式职业学习认证概述[J];职教论坛;2005年19期
10 李建忠;;欧盟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走向[J];职教论坛;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政嘉;李征;郑学军;;移动终端支持下的英语非正式学习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0年10期
2 李瑾;;非正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2期
3 万云立;;小学科技教育非正式学习的实施途径与策略[J];探秘(科学课);2010年10期
4 杨宝红;;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5 赵健;;创建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态:美国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7期
6 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7 张伟平;马培峰;;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曾祥跃;;移动学习定位问题的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蒲倩;;绩效技术视域下的非正式学习[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10 祁玉娟;;中小学教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姚梅林;;服务性学习的迁移功效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赖群;;非正式学习在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4 李渊渊;;浅谈科技馆教育活动如何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新;鼓励“非正式学习”[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梁育华;“非正式”:学校管理概念的另一扇门[N];天津教育报;2007年
3 王萍霞;e-Learning:非正式的更有前途[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本报记者 春芜 赵晖 明洁;教育与人才圆桌对话[N];无锡日报;2010年
5 张力;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取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杨俊锋 王以宁;移动教育比较研究[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李 茂 编译;理默的10条暑假建议[N];中国教师报;2005年
8 ;说给父母们的十条建议[N];抚顺日报;2007年
9 爱立信中国学院院长 徐n檽H;从工作到学习的融合[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哈佛商业评论》总编辑 托马斯·斯图亚特(Thomas Steward);高管要关注企业道德[N];国际金融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铭香;青年农民工的生存境遇与学习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强;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瑾R,
本文编号:1419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1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