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18-01-16 11:40

  本文关键词: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体系 出处:《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育人 创新人才培养 育人工作 社会实践 大学生 人才培养质量 必然要求 加强实践 培养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环节


【摘要】:正做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并把实践育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对于高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for the Party to carry ou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of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the centena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some opinio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some opinio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other departments on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 stressed the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work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a powerful country in human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党委;广西大学;
【基金】: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做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韦化;;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5期

2 王晓勇;;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刘德钦;;木薯酒精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付尧;徐达奇;;基于生命周期和TOPSIS的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银红娟;王咏红;高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4 李冠颖;俞守华;区晶莹;;面向农民工的政府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赵钧;;基于ISM技术的云南林业产业发展规模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吕超;彭云;;解释结构模型(ISM)法在农业高校教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7 荣飞洋;梁武;;农业局绩效综合评估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8 贺英政;曹延杰;吴杰;金洪波;;无人机辅助照射下舰炮制导炮弹对岸攻击效能评估[J];兵工自动化;2008年11期

9 马洪文;魏俊;高艳章;庞阔;隋博;;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装备维修保障系统效能评估[J];兵工自动化;2010年07期

10 王锋;马大为;吴晓云;陈兵;;舰载多功能火箭武器研制技术风险的灰色聚类决策[J];兵工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玉龙;漆巍巍;张需鹏;;基于车辆损伤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危险度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荣飞洋;方永恒;;地方政府绩效综合评估模型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利辉;徐哲;;缺陷产品召回的冲突分析:“三氯氰胺奶粉”事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勇毅;姜亢;郭建中;张丽丽;;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方案评价指标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兴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李军;;AHP法在英发公司设施布置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伟;;浅谈AHP方法在公路管理处绩效考核中的应用[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8 董亚洁;郭浩;;基于功效系数法的企业融资风险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倪九派;张江平;魏朝富;谢德体;;安置区移民安置适宜性评价——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10 黎文汕;蒋元霖;;系统方法在学报编辑部建设中的应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一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有德;可修复模型的系统分析[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伟花;企业信息技术外包关系及其演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超;降雨环境下交通因素辨析与驾驶可靠性评价建模[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卢广彦;重大工程决策模式中若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冯启高;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王娟;基于企业版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李程跃;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住宅小区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亚欣;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个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庆文;提高西安NJ人寿保险公司顾客满意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惠晨;西安瑞联公司基于BSC的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侯云亮;军工企业集团公司投融资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6 黎小田;STXY园林景观工程进度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圣状;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景莉莉;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哲;软件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左仲明;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宁;盛洁;;到实践中锻炼 在实践中成长 从实践中育人 努力构建艺术类学生实践育人工作新格局[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2 曹冬雷;;实践教学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走实践育人之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3 刘震;;新时期农业高校开展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4 王嘉慧;彭俊杰;;高等院校实践实验教学创新体系构建研究——以黄淮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5 张军;;搭建社会实践教育平台 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6 潘清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J];民族论坛;2006年06期

7 黄值;郭见彩;;实践教育与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9期

9 蒋雪岩;谢朝阳;;论大学创新人才及其培养[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10 陈益飞;王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徐玉梅;;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徐跃进;王平祥;唐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朱善安;杨敏虹;阮秉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6 况迎辉;宋爱国;;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7 周立求;;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刘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益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3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王定;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郑志明;创新人才培养须打破科学与技术的壁垒[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通讯员 谢霞宇 程洪莉;西安交大: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何止一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围绕两个主体 突出实践环节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记者 赵秀红;实验室要做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厦门大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崇高目标[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湖南大学 杨健康;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2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烨;德育视域下的高校实践育人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2 赵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韩晓霞;高等学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4 范叶静;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秦川;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7 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欢;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张莉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问题、根源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曾克强;基于大学生品格培养的社会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32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32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3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