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文化基因”的缺失与培育——对美国大学在华招生考试的深度透视
本文关键词: SAT “创造性文化基因” “超越论” “个性化发展论” “创新思想至上论”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考生在批判性阅读、写作和数学三个领域的测试成绩与能力表现,诊断中国学生的问题所在,透视其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逻辑性思辨的贫弱。文章指出,中国教育要培育未来公民的"创造性文化基因",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育目的观由基于前喻文化的"适应论"向源自后喻文化的"超越论"发展、人才评价观由"全面发展论"向"个性化发展论"转换、考试命题观由"知识中心论"向"创新思想至上论"蜕变。
[Abstract]:In America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is Chinese candidates in the critical reading test scores, and the ability of the three fields of writing and math performance, students China diagnosis proble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and logical thinking of the poor.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Chinese to cultivate the citizens of the future "creative cultural gene", must achieve three changes: from the view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e figurative culture "Adaptation Theory" to from the post figurative culture "Transcendentalism" development, talent evaluation theory from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ory" to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ory" conversion,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Theory from "knowledge center theory" to "innovation ideological supremacy"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2.4
【正文快照】: 全球广有影响的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统一组织并负责实施的国际考试。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软实力博弈表现之一的国际间大学招生考试正日趋激烈;由美国本土精心设计、面向各国组织实施、辐射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3 庞学光;论教育之超越[J];教育研究;1998年11期
4 李雁冰;教育的最高追求在于超越[J];教育改革;1998年02期
5 项贤明;;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蔡翥,石侃;挑战与对策:网络社会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吴朗;罗莹;胡红武;袁新梅;;农村中小学“双人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7 房列曙;;高师院校历史本科创新教育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檀传宝;;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晨曦;;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反思当前中国大学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张盼;;浅析《学记》中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蓝建;;应重视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关于教育的历史转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清洲;;论我国成人教育制度建设的发展[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颖;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9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玲丽;上海体育学院专项俱乐部开展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陈海涛;浅谈影视资源与文综合科目的课程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文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慧;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卓尔;城郊接合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颛孙伟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2 杨昌勇;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3 李雁冰;教育的最高追求在于超越[J];教育改革;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小茜;;我申请耶鲁的几点体会:美国大学重个人能力表现[J];出国与就业;2008年12期
2 ;美大学网罗中国高材生[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12期
3 刘新生;浅谈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方式训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4 马健;;留学美国细思量——访美国驻华大使馆教育交流中心官员塞恩特若希·丹先生[J];高校招生;2002年11期
5 左洪亮;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江苏高教;2004年06期
6 ;2006留美继续升温[J];21世纪;2006年04期
7 ;美国大学离我们有多远[J];留学生;2006年04期
8 ;美国留学常见问题解答[J];重庆与世界;2006年10期
9 梁可;;破除美国大学排名迷信[J];21世纪;2009年06期
10 陈菲;;试述批判性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大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鲍秀琴;;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黑龙江省高教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论文[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静;;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国立耘;范在丰;朱小琼;张子寒;赵雪坤;;对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及质量保证体系的调研结果[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永霞;刘薇;;美国大学经费来源结构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严全治;马艳红;;美国大学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David Palfreyman;;大学与自由教育:培养(或发展)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技能作为唯一正确的高等教育长远价值?(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陈霜;杨艳萍;;专业型院校入系留学生预科教学形态分析[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8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陈慧;常悦珠;;在华留学生常见心理适应问题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10 孔繁岭;;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言;美国大学偏爱中国研究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让一切变得简单——成功迈入美国高等学府大门[N];国际商报;2007年
3 胡楠;天之骄子“骄”不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中美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八大差异[N];就业时报;2010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朱伟一;美国的大学给我们出了难题[N];南方周末;2011年
6 知名旅美学者 薛涌;大量海归回国绝不是好事[N];财经时报;2007年
7 通讯员 罗静邋记者 谈洁 实习生 施小宇;成美国杜克大学首位外国校董[N];南京日报;2008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唐勇;“没有中国学生,耶鲁将黯然失色”[N];人民日报;2006年
9 ;寻求中国之路[N];国际商报;2007年
10 立平;如何申请到美国大学做助教[N];国际金融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6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鸿;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历史考察(1945-1970)[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郑文全;大学的本质[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芬;美国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李立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德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书成;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公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程萱;美国学位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喻;美国私人基金会捐赠高等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付玉美;美国大学教师学术专业发展(1945-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筱蕾;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大学科研资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4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4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