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对熵赋权和灰色理论的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本文关键词: 综合评价 高校教师 创新能力 层次分析法 相对熵 灰色理论 出处:《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增强高校市场竞争力,乃至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为出发点,通过构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介绍了模型的具体应用.
[Abstract]: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ven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national economy,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teachers' innovation ability, the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AHP 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is introduced through a case study.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办公室;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道德教育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12A069)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2013JK0410)
【分类号】:G645.1;O159
【正文快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们尤其是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增强高校市场竞争力,乃至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2 毕琳;赵瑞君;;黑龙江省科研院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实证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冯岑明;方德英;;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0期
4 张国良;陈宏民;;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年05期
5 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文勇;李冬梅;;阿坝州三大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崔旖娜;王苏岩;李宏男;;基于BP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方法的辽宁省建筑业经济技术指标预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杨开云;刘云;王亮;;基于熵权的模糊评价模型在建筑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4 郑亮;蒋志雨;;铝粉厂粉尘爆炸危险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安防科技;2009年08期
5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汪周生;;外部环境因素与合肥会展经济发展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丁玉玺;;安徽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陈华友;陈启明;王慧;;基于相对熵的不确定性群决策集成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吴国锋;;基于二次插值的GM(1,1)模型在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纳古私营经济[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尹春杰;孙洁君;张承慧;;一种新型的蓄电池组状态在线检测及故障预报算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军亮;肖新平;毛树华;;灰色双层线性规划的粒子群解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戴文战;李俊峰;;图像边缘检测新算法及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捷;李军亮;廖锐全;;非等间隔广义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高金凤;;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9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10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魏光明;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慧;杏鲍菇优良杂交子的初步选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惊涛;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焯;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坝安全现状综合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卢宇昀;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洋;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综合绩效分析及战略发展方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郭亚军;田喜龙;潘德惠;;不同粒度语言评价集的融合方法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2 冯英浚,高欣,魏松贤;生产有效性与管理有效性[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3 张国政,杨瑞海,梅志敏;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糊评判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5期
4 甄峰,黄朝永,罗守贵;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5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6期
6 钱燕云;中德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和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2期
7 许志晋,凌奕杰,宋凤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J];科学学研究;1997年01期
8 官建成,马宁;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出口行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9 孙细明,杨娟,张金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级模糊评价[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唐彦东;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伶俐;刘国庆;陈庆华;;DEA方法在科研机构综合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晓强;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琼;;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6年04期
2 刘水国;;试论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励[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3 周会碧,周光明;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4 黄宝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5 李钢;试析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瀛;;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恒足;王国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加强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2 马丽莉;王家铧;;数学教师创新能力浅探[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玉友;吴有凯;;对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职业素质的探究[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4 唐燕;马一平;;“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培养教师创新能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杜铷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试论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2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棠阴中学 孙光侠;体育教师创新需培养四种能力[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周旭东 李文林(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职业教育中心校);浅谈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N];江苏经济报;2001年
4 霍晓丽;提高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N];河北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青青;中学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马桂霞;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建虹;大学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4 何双泉;信息时代下中小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探究与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苏苗;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下的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宁宁;苏州市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52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5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