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导师“指导低效困境”的形成机制探析
本文关键词: 硕士生导师 “指导低效困境” 形成机制 研究生教育 出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认为我国硕士生培养存在导师"指导低效困境"问题。指出导师的指导劳动供给实质性不足、指导劳动供给低效或无效、指导行为存在缺陷等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导师应明确并牢记自我的角色要求,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努力增强指导能力,养成良好自我指导反思与管理习惯。
[Abstract]: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guidance labor supply is not substantial enough, and the guidance labor supply is inefficient or ineffectiv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teacher should make clear and keep in mind the self-role requirement, constantly improve academic level, and strive to strengthen the guiding ability. Develop good self-directed reflection and management habit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研究生能不能真正产生学术兴趣,能不能养成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能不能具备运用基本研究方法的能力等,均取决于导师能否进行有效指导。初入学硕士生一般不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其中部分人缺乏从事科研的潜质,硕士生导师普遍面临“指导低效困境”问题的困扰。直面并解决这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高校岗位津贴分配:分析框架与实证解读——以某“211工程”大学岗位津贴分配改革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4期
2 周苹;;论主体间性与情境性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3 朱旭;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思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皮武;;工具理性主义在中国教育中的扩张及其反思[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崔迎新;;美国师范教育大学化形成的理论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魏娇娇;;论教育的生命品性[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许青云;;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李冲;;刍议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缺位及其补正[J];评价与管理;2007年02期
9 朱为鸿;;大学管理去行政化的文化藩篱与实践导向[J];评价与管理;2011年03期
10 朱健;董石桃;;论高校行政权力的来源及其优化机制[J];评价与管理;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秦前红;严晗;;中外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比较[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赵德平;陈仲堂;缪淑贤;;浅谈大学特色发展的几点想法[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由明;建立中国大学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易凌峰;案例研究:登天的阶梯[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仲章;高校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10期
2 许彩标;王芳;;对网络技术视域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3期
3 朱卫嘉;;信念的特征、作用及其形成机制新探——兼论当代大学生信念发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程毅;;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形成机制及其优化路径——基于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的独特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尹健;;网络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创新能力形成机制的哲学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李名梁;;大学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研究:一个和谐管理模型[J];江淮论坛;2011年01期
7 彭未名;;我国公立高校学费形成机制探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龙海平;;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机制与教育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9 卢爱新;;论高校寝室心理场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9期
10 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荣乐;;研究生培养与管理[A];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研讨会材料[C];2010年
2 刘电芝;金盛华;;跨越两性界线——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与成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A];频谱管理与监测系统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睿;;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思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5 夏再兴;刘毅群;杨红霞;;地方高校“软预算约束”与教育浪费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洪明;佟曾;;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行业特色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邓伽;琼台高校互访形成机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特约记者 王景春 石凯;河南理工大学煤炭研究获资助[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闫松 付丽丽;研究“生”还是研究“死”[N];大众科技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彦;助学贷款好事办好[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刘昆邋颜维琦;德才并育 知行合一[N];光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 徐敏邋彭德倩;上海高校争当节能减排“科技引擎”[N];解放日报;2008年
7 教育部部长 周济;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N];光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兴华 新华社记者 邓卫华;大学辅导员家访能否形成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覃川;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N];新清华;2009年
10 月航 冯平平;河海大学与常工院联合培养研究生[N];常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名梁;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立超;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形成机制分析及强化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张倩;女硕士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王华斌;硕士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的优化与创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鲁媛媛;硕士生导师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张瑜;学科教育学硕士生课堂教学素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妍;基于对话理论的硕士生研究性学习探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孔春燕;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素质的期望及其启示[D];湖南大学;2011年
8 李明;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矛盾[D];南昌大学;2008年
9 李长艳;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效应及其优化构建[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峰;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4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5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