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惯例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演化博弈分析
本文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 创造力 演化博弈 合作知识创造 出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团队合作所产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科技领域的主要发展动力和创新模式。随着团队运作的不断成熟,团队知识创造行为会局限于已形成的惯例、程序和观念,限制了成员创新行为的选择,产生团队核心刚性,导致团队创造力的下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基于惯例视角,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团队创造力的演化过程以及演化稳定策略,探讨有利于合作知识创造的成本、收益分配机制以及监督与惩罚机制,并通过数值分析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有序和持续演化提出了理论建议。
[Abstract]:The creativity generated by team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and innovation mode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m operation, team knowledge creation behavior will be limited to established conventions, procedures and concepts. It limits the choice of members' innovation behavior, produces team core rigidity, and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team creativity. In view of this realistic problem, it i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perspective. Using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to study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eam creativity and its evolutionary stabilization strategy, and to explore the cost,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cooperative knowledge creation. The conclusion is proved to be correct by numerical analysis. Finally, some theoretical suggestions on the orderly and sustainable evolution of the creativ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重点大学核心能力提升过程中知识整合的系统研究”(70873027)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0引言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急剧分化和综合运用的时代,知识分化使知识的总量不断增加,而一些大型而复杂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综合运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得以解决,因此,以团队形式进行合作知识创造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需求。团队合作所产生的创造力已经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家栋;;浅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刘圣汉;赵保全;;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初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周耀烈;杨腾蛟;;个体创造力向团队创造力转化的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S2期
4 高展军;李垣;;组织惯例及其演进研究[J];科研管理;2007年03期
5 王黎萤;陈劲;;国内外团队创造力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勇;陶学明;王永强;;不对称信息下建设项目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理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郑伯顺;信息不对称——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分析[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蔡华,王桂芳,杨更耀;我国银行经营制度选择的博弈分析[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朱大勇;;浅谈投标报价的策略[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6 费瑞波,阮文彪;信用治理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杜荣耀;赵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8 陈培樗;屠梅曾;;绿色营销中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9 刘胜;张安明;王春霞;;供地政策的博弈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10 孙文静;;员工招聘中的若干博弈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凯;;关于车险理赔人员徇私赔付的博弈分析和对策[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2 蔡萌萌;王书明;;我国政府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职能分析——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例例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高进云;乔荣锋;周智;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收益分配与调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景贵飞;;产业扩张阶段的地理信息应用分析[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联宁;李彩虹;;《水污染防治法》之行政责任的经济分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傅庆;;浅谈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海关执法中的经济博弈[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绍鹏;;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博弈分析[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C];2006年
8 陶虎;周利国;任传朋;;国有资产监管的博弈分析[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洪勇;;股票期权激励负效应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蒋国银;基于集成模拟的电子商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红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承武;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胡宪武;供应链链际竞合博弈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贾学兰;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保险契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峗;我国证券业并购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玉峰;水利工程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曹浩;基于博弈论的商业银行外部价值链效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贾欢;经营性公路社会资金退出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璐;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工程项目舞弊审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郑筱铮;基于行为学视角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润颖;基于不同行为决策的电力市场演化博弈及其混沌控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文静;嵌入社会责任的化工企业财务治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彭颖红;;试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郄海霞;;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邓雪梅,傅世侠,邵全辉,孙雍君,罗玲玲;科技团体创造力中的认知风格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柯江林;孙健敏;石金涛;顾琴轩;;企业R&D团队之社会资本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知识分享与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5 林敏喜;杨贵方;;基于网络的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开放式管理机制探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黎萤;陈劲;;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结构和激励机制[J];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7 丁志华,李萍,胡志新,李丰年;团队创造力数学模型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肖蓉;李继良;;加强高校实验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罗玲玲,邓雪梅,邵全辉,孙雍君,傅世侠;科技团体的内外创造氛围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9期
10 王端旭;薛会娟;;团队内隐协调的运作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志蓉;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龙飞;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凌建勋;团队创新气氛问卷的编制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朱潋;团队创新气氛与学习型组织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教生,张志兵;论大学生创造力个性发展教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于杰;创造教育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田晓潮,张乐农;关于管理队伍创造力问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5年04期
4 沈沛汝;教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陈海平;;关于构建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的战略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6 吕景煜;;浅谈教学中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4期
7 周恒利;;自由·良知·创造——大学精神诸篇[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期
8 赵振有;;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创造力的激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孙瑶君;;大学生创造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3期
10 马名驹;创造力开发:21世纪人才教育的主旋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小燕;顾四方;顾梅园;;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激发[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2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吴庭栋;;运用“生活教育”理论 发展中师生的创造力[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刘先林;;培养创新的一代[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5 曹凤;;关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章慧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王宜静;张瑞生;栾广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思考[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刘传德;;国外大学创新教育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A];《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汪洋;于佳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10 刘向信;;营造和谐校园 促进科学发展[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仁甫;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N];光明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齐颂;室内设计教学:创造力第一[N];中华建筑报;2003年
3 乔闻钟;孕育创造力[N];科技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董毅然;中国青年成功观太狭隘[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北京大学 谢宁;高待遇不等于高创造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张晔;大力推广创造力教育课程[N];科技日报;2006年
7 咏梅;挑战创造力 造就职场精英[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8 张宝君 刘丽杰;高校德育环境透视[N];吉林日报;2006年
9 牛玉静;博士生培养的核心是创造力和哲学思维[N];科技日报;2005年
10 韩婧;大学生线上线下布“网”求职忙[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晓玲;大学生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慧;大学生课外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冯金锁;高考考题中“创造力”的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亚晶;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涛;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刘辉琴;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邓磊;高等院校科研团队心理和谐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殷文娜;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周见;大学创新教育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夏少萍;大学生技术创造力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符常明;论自主选择型高等教育模式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62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6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