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扩张与匹配:高等教育生态位压力的释放——基于我国高等院校生态位重叠现状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态位 重叠 教育生态平衡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是决定高等教育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育资源的非理性竞争使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生态位重叠、生态位不合理扩张和生态位层次缺失等问题,对高等教育生态位进行合理矫正,释放生态位压力,使严重重叠的高等院校生态位结构趋于均衡,应结合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生态环境、教育生态承载力、教育生态资源等教育生态因素进行,并实施生态位理性分离、生态位合理扩张、提高高等教育生态弹性力等策略,以提升高等院校的生态适应能力、拓展高等院校的生态空间,优化其与教育生态环境的匹配度、适应性。
[Abstract]:The nich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eco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rrational competi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makes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exist niche overlap.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niche of higher education reasonably and release the pressure of niche, the niche struc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serious overlap tends to be balanced. We should combine the polic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ducational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other educational ecological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and carry out the rational separation of niche and the reasonable expansion of nich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and the ecological spa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timize the matching degree and adaptability betwe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lasticity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区域高职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DJ110297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教育学家克雷鸣率先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1],并由此在全世界教育界开始了关于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的教育学家阿什比继克雷鸣之后,进一步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的观念[2],他在其学术专著《英国、印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继善,戴卫明;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朱迎春;王大鹏;张海英;;基于生态平衡原理的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李军;;高等学校生态位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4 王春春;;中国高等教育:以改革的形象走向世界——访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J];大学(学术版);2011年02期
5 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戴联荣;大学生态的评价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卢晓中;;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8 洪世梅;;教育生态学与大学教育生态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9 纪秋颖;林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核心能力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10 张忠迪;;大学教育生态化与生态型大学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言;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间关系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企业集群内部生态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刘金川;杨会娟;;基于种群生态学的农业科技园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3 蔡顺顺;宋东杰;;南京方山公园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4 宋小艳;郝建锋;;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5 陈萍;韩耀全;吴铁军;龚竹林;;凌云洞穴鳅科鱼类新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6 刘文平;曹洪麟;刘卫;练琚愉;吴林芳;;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7 王作功;贾元华;李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项目风险管理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孙德彪;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刘微微;石春生;;国防高校科研能力构成要素对其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生态位“三维”分析视角[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10 傅和平,武晓东,杨泽龙,许毅洪;内蒙古阿拉善荒漠主要啮齿动物生态位测度比较[J];动物学杂志;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瑛;孙振华;;人才生态系统揭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立婧;顾静;彭自然;孔优佳;花少鹏;王武;;n坪煌挥胶殖嫒郝浣峁沟谋冉蟍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立婧;王熙宇;顾静;张饮江;何培民;;上海世博园白莲泾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丽芳;;基于生态位视角的高职教育发展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叶云;张亚春;;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我国的教育滞胀现象[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艳辉;;组织生态理论在创意产业研究中的应用[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9 谢彩香;索风梅;周应群;王丽芝;向丽;董梁;贾光林;孙成忠;陈士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定量化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王位泰;张天峰;蒲金涌;姜惠峰;黄斌;;黄土高原中部冬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和春季晚霜冻变化的响应[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晔林;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礼龙;基于信息生态的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烨;基于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重构[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秦树高;柠条林草带状复合系统地下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周承聪;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占贞;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进与成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贤贵;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杨梅英;合作竞争:超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基本竞争战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李文华;韩福荣;;企业生态位参数计测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李鉎,朱金兆,朱清科;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张厚华,傅德志,孙谷畴;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7 亨利·汉斯曼,王菊;具有连带产品属性的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8 文辅相;;论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9 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何继善,戴卫明;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贵华;大学学术生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璐;网络经济平台上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程大涛;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集群组织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铁男;基于进化理论的适应性企业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红磊;;大学生“回炉”现象的理论思考与分析——生态位在大学生“回炉”现象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谭晓晴;;理念的突围:高校生态经营管理[J];经济师;2006年12期
3 李彦启;龚玉霞;;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地方高校建设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杨萍;易克传;;安徽高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生态位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胡宝娟;;找准智慧批评的生态位[J];教学与管理;2007年35期
6 ;生态位法则[J];时事报告;2010年06期
7 王子迎,檀根甲;水稻纹枯病生境生态位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许芳,李建华;企业生态位原理探析[J];求索;2004年07期
9 李喜梅;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生态位经营策略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李文华,韩福荣,王立志;企业聚集共存机理分析与实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栾奕;;高等院校开办医学编辑学专业的可行性分析[A];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5年全国医药卫生报刊主编和编辑岗位资格培训班讲义[C];2005年
7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我见——高等音乐教育扩招后带来的若干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魏中华;陈雪梅;边扬;赵晓华;;浅谈交通工程专业的创造教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海志;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更待山花烂漫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們;松绑国有大学 财务自主助推产学研一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曲秉春 金喜在;择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N];光明日报;2009年
4 北师大珠海分校“珠海高等教育改革特别试验区”课题组 于风政;在珠海设高教特别试验区谋广东高教新的重大突破[N];珠海特区报;2009年
5 孟丽娟;高等教育:我们拿什么和欧美PK[N];科技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轲真 冯庆 刘秋伟;澳门与横琴校园将由隧道连接[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董超文 通讯员 虞海霞;河套地区将主要发展高等教育[N];深圳商报;2010年
8 记者 罗霞;我省与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多领域拓展[N];云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宏;我省高等教育突飞猛进[N];江西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丁光清;蔡敬民: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N];安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5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10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6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6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