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扩招政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本文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教育国际化 留学生政策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83年日本"21世纪留学生政策委员会"(COSP)发布《关于21世纪留学生政策的建议》报告,强调日本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的重要意义,提出到21世纪"招收10万留学生计划"。该计划经过20余年的实施成效明显,到2008年日本政府又推出"招收30万留学生计划",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Abstract]:In 1983, Japan's "International Student Policy Committee of 21th century" issued a report on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olicy for overseas students of 21th centur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expanding the scale of education for overseas students in Japan. By 21th century, the "Program for recruiting 100,000 overseas students" was put forward.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the pla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2008,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launched the "Program for recruiting 300,000 overseas students", which not only promot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Japan, but also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apan.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政策形成、实施和评估机制的比较研究”(批准号2009JJD8800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建民;关于日本“国际化”历程的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谢忠宇;试论日本文化的构成要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唐立山;刘芳;;从日本文化的塑造谈我国儒学文化的弘扬[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魏玮华;马允莉;刘琳;;浅谈燕赵文化与日本文化之异同[J];长城;2009年08期
4 孔德峰;张雯雯;;浅析日本现代灯具的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年05期
5 唐立山;刘芳;;日本文化的塑造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1期
6 蒋仕伟;;日本“普通国家”战略追求的未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2期
7 高慧林;亢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面临的困境及策略[J];体育学刊;2010年04期
8 宋晓真;;论日本文化的组成[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长峰;试论日本文化对其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钱国栋;日本文化与其战后“普通国家”的战略追求[D];苏州大学;2006年
3 周万鹏;试论战时日本对犹太人的政策[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4 徐洁;日本地方政府开展城市间国际合作的考察与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赵盼盼;冷战后日本国家形象构建与“慰安妇”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乔佳慧;浅论日本政治文化及对其外交政策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建民;中国文化传统与日本的现代化——兼析日本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之影响[J];东南文化;1991年Z1期
2 赵建民;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兼析“儒家资本主义模式”论[J];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灵稚;胡雪雪;;对我国高校培养国际通用人才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9期
2 徐辉;;“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历程及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3 冯永玲;教育国际化:我国师范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郑造桓,陈伟;教育国际化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17期
5 来茂德;推进双语教学 适应教育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6 芦丹;罗光飞;;国际视野下的赣州高等师范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0年12期
7 刘广明;论教育国际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黄大卫;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建设研究型大学中的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范伟;;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朗;论大学生国际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徐毅鹏;杨哲人;;对若干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制的认识及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宋春燕;;美国政府赠地学院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陈万明;;扩充与调控:我国高等教育供需关系的重新审视[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刘晓光;董维春;;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话(一) 古代东西方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盖浙生;;台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吴洪成;;近代中国教会高等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黄福涛;;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国际趋势与中国的选择[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陆跃峰;;论希腊时代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校长 朱建国;推进教育国际化 培育外语新人才[N];文汇报;2010年
2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洪宇;深度开放推进教育国际化[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杨建军 记者 聂益南;中外专家西安研讨民办教育国际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云南财经大学校长 汪戎 本报记者 杨凡;建设桥头堡要推进教育国际化[N];云南日报;2010年
5 太凌;铸造教育国际化的特色品牌[N];无锡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魏梦杰;城市群直面教育国际化误区[N];国际金融报;2004年
7 记者 施艳燕;友好交流促教育国际化[N];苏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陆健 通讯员 李琦;教育国际化: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N];光明日报;2003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祝铭利;合作办高校 深圳走在前[N];深圳商报;2011年
10 思华;推进高等管理科学教育国际化进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侯龙龙;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范围经济[D];北京大学;2004年
3 张铭钟;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5 温正胞;创业型大学:比较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吕杰昕;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学生权益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查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尹毓婷;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罗晓华;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智;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公丕娟;我国高校筹资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勒,
本文编号:1509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0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