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结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
本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教育/教学效能 评价 出处:《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在进行文献研究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特点的基础上,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建构了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对陕西省16所高校79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其结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本文设计的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来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是合理、可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效能与结果效能存在显著的联系。应用本研究设计的指标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的评价结果表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因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提高其效能。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cess and result. The survey data of 792 college students from 16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were also used. The structur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re tes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asonable and credible from the aspects of process and resul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ss effectiveness and the result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using the index system designed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1.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t the middle level, so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its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锦初;;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实现优质的有效教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杨今宁;;有效教学视域下的学校内部管理[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徐芳;;从微观教学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4 周洪伟;;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2010年08期
5 邵俊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7期
6 罗俊;;《机械基础》教学中讲练记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1期
7 符雪喜;张秀清;;影响英语专业有效教学的因素[J];大众文艺;2011年08期
8 曾丽霞;徐慧琴;刘德立;熊丽;;中学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9 侯军;;高校成人学业情绪及其有效教学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王之凤;;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甘肃科技;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熊伟;;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棠湖中学“三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南卷)[C];2012年
2 王建芳;迟艳杰;;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耀红;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波;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王卫华;教学机智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忠明;中学初任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贺菲;教学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皓;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褚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颖;函数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尹姗姗;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春柳;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霞;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霞;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有效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效志刚;课堂效益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解维;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柯荣;基于课堂教学录像编码分析法的对话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金玲;;高校全程性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2 马爱丽;刘娜;;英国高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4期
3 王蔚虹;;我国研究型大学师生对博士质量现状的评价——基于五所高校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9年01期
4 师宝山;李刚;张贵州;岳超源;;基于输入偏好DEA模型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09期
5 王健;;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高校课程教育中的当务之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5期
6 胡祖莹;对课程评价的几点认识[J];教育与现代化;1991年04期
7 萧国星;萧家明;任学军;郝东;;人文精神培养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苏玉水;韦韬;;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德育渗透的意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郝明莉;;大学生公益劳动课程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高校后勤研究;2010年03期
10 刘士荣,苏小云,徐安东,裘贞庭;建立无机化学试题库 稳定提高课程教育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钢;陈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宏斌;苗招弟;;中国省级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邱均平;余以胜;;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念与实践[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4 吴建南;李玲;阎波;;知识拥有状况如何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面向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模拟实验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惟;;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孝远;赵丹;;DEA/AR方法在高校中层管理者评估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叶云;刘吉良;;基于胜任力的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模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黄金;包文彬;;加权平均和模糊评价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比较研究[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邓华;;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马晓燕;魏立平;国忠金;李嫦虹;;基于时滞联系数分析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笛;教学不合格不予评职称[N];青岛日报;2007年
2 于忠斌 孙昊;大庆石油学院网络评教质量效率双赢[N];黑龙江日报;2007年
3 周雷铭;网络大学首开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晁永强;青岛科大教师职称评定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N];科技日报;2007年
5 武汉大学 邱均平;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格局解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梁斌言;高考高招,将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到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 杨兆山 哈尔滨学院副教授 张海波;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中贯彻“经常性”原则[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蒙辉;综合素质评价作普高招生依据[N];黑龙江日报;2006年
9 陈成智 徐晓莉;明年高考全面实行网上阅卷[N];海南日报;2006年
10 马效军;甘肃省高校确保教育质量[N];甘肃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庄峗;大学综合评价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王光彦;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昕;我国医科大学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周春燕;复杂性视阈中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7 马小洁;高校院系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李芳芳;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10 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宪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课程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韩园园;大学生利用网络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许依寒;当代大学生传媒素养及其教育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谢燕;中美部分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调查与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5 常青;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李霞;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盛毅;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探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孔羽;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赵晓;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尹鹏飞;绩效技术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12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1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