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时期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8-02-23 12:38

  本文关键词: 教师教育 课程标准 师范生职业能力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教育部颁布的我国第一个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规范性文件,其实践取向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导向,对在校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应积极调整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用合适的方法把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做得更加实在,进一步创新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Abstract]:The Standard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rial) is the first normative document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competence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adjus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eacher education, use appropriate methods to cultiva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more realistically, and further innovate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国务院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项目编号:09-244-350)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理论创新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985ZB040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5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志华,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徐丽华,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兰英;郗海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4 杨民;李铁成;程培杰;;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曹军;李明;;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6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陈高峰;;“三课”研究模式助推职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志华,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许玲俊;;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08年01期

3 许建美;;浅析反思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培养[J];师资培训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家组;钟启泉;崔允o7;夏雪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咨询专家意见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9期

2 尤彩虹;;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6期

3 黄宇星;;教师职业专业化及其发展对策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方增泉;李进忠;;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新趋势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高有华;;世界教师教育的转型趋势和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6 周立群;肖建春;;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理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李瑾瑜;;基于“专业标准”的教师教育:澳大利亚的实践与启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6期

8 王芳;卢乃桂;;教学内容知识:教师教育中教学实践课程的重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9 王强;;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学生学力的“三驾马车”——“学力与教师教育”中日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2期

10 王强;;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小学科学教育概论”课程案例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慧;;浅谈初三英语分层次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志刚;范数花;;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建议[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刘晓陵;;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生标准化数学成就测验的编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姚莉;;使用新教材 实践新理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刘善平;;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问艺术浅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章亚玲;;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梳理[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伟锋;胥志东;;《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研究——对我校《体育(1—6)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探讨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邓元庆;关宇;;电子系列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示范教案[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昕;;反思我国体育课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巍;“名师大讲堂”点拨未来名师[N];音乐周报;2007年

2 胡凯文;有感于拖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平;理解历史参与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刘全礼;对特教课改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张世善;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课改[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6 李谓;把握出题方向,事半功倍[N];中国信息报;2008年

7 长泰县实验小学 何安主;“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领会与对策[N];福建科技报;2000年

8 李建平 双木 代群 熊润频;专家眼中的高中新课程设置[N];苏州日报;2005年

9 常储;语文教育要走民族化道路[N];吉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赵小雅;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娜达莎(Tyuryukhanova Natalia);中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占美;课程标准化背景下美国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与存在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8 汪贤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程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学智;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艳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淑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的分析和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勇;关于向量及其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艳;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D];西南大学;2006年

4 孟娟娟;上海与美国加州中学艺术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建喜;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与美术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艺;中美小学、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崔淑杰;对新课程标准下济南市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能力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峻;中学数学算法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南方;化学教材中科学方法要素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26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26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