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交互:试论高校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作用机制
本文选题:高等学校 切入点:交互作用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高校的第四职能,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互为补充和有机统一的。高校正是通过培养优质人才、进行高深研究、大力服务社会来传承和创造文化,而优质的文化又为前三种职能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实践的可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一种文化更新与再生过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文化传播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高等学校四大职能的确立先后有序,但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以人才培养为重心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交互作用机制。
[Abstract]: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s the fourth function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are complementary and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University. It is through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advanced studies, social service vigorously to inherit and create culture, quality culture and the first three functions provide the growth the soil and practice. Higher education is a kind of cultural renewal and regeneration process; scientific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main wa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Alth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ur functions of higher school has ordered, but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interact together to form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for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承波;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理论探讨及现实思考[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游文卿;从价值构成看大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J];电力高等教育;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回澜;;发展青岛高等教育的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关进国;;从社会文化视角审视高校艺术教育[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赵智博;杜桂萍;;基于战略管理要求的现代大学理念构建[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宝生;;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核心诉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5 李福华;尹增刚;;论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国际视野中的多学科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6 陈伟;;论王承绪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7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8 林杰;制度分析与高等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志刚,王昌民;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李海芬;对高等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制定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晓婷;;寻找高校的科学定位 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北京市属高校引进人才工作状况的实证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叶萍;;浅议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流动的问题——基于对教育资源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琚爱云;;“工学结合”全力打造汽车行业就业新局面[A];第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贺胜军;;高职院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许铁;;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方耀楣;王兵团;;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悖论问题[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丽敏;生态位视域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定位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侯晓波;一所外资学校的校内管理制度的运作与启迪[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陈丹;高校形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林利胜;新中国高校扩张的历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锦飞;我国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菲;芝加哥大学哈珀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治校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薇;耶鲁大学雷文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治校方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毅立;陕西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刘双悦;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视域下的大学自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懋元,朱国仁;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瑛;;我国高校发展模式趋同化现象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2 李旭炎;;强化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邱丽娟;王金荣;葛东霞;;我国高校人力资源优化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5期
4 闱明蝉;兴科学研究之风,促学校全面发展[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5 张玉;;探析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与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许崇波;;高校科研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7 胡建华;;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J];辽宁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8 王定华 ,常河山;试论苏联高校的科学研究[J];殷都学刊;1990年03期
9 丁飞;毛君;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推进高校学科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6期
10 卢明,王萍;论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管理理念[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U,
本文编号:1585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8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