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方法论述评
本文选题:免费师范生政策 切入点:研究方法论 出处:《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有关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实证研究主要有质化研究中的话语分析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中的问卷调查方法。从话语分析角度,研究者提出了免费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的二维概念论,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公费师范生概念。从历史分析角度,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历史分期提出了政治史观和社会史观的两种划分依据。运用调查方法,现有研究对免费师范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对政策的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应吸收更加结构化的话语分析方法,尝试通过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的综合性水平。
[Abstract]: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olicy of fre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study is mainl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the researchers propose two free normal students and free normal students the concept of theory, and creatively uses the concept of free norm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free normal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a's teacher education stage presents two division on the basis of political history and social history. Through investiga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postgraduat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s of free education and policy identity stat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that study should absorb more structured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of free normal policy, try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mixed research methods using multi disciplines Level.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金资助项目(10JJD880003)阶段成果
【分类号】:G65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男星;;首届免费师范生入学状况调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11期
2 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史宁中;柳海民;;公费师范教育:兴邦强国的重要建议和国家设计[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涂端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5期
5 李高峰;;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的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6 封子奇;姜宇;杜艳婷;高钦;;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7期
7 喻本伐;;师范教育体制的变化与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存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戴艾芳;余秀兰;;西部师范院校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意向的调查研究——以西部地区某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06期
9 周挥辉;;师范生免费教育实践的矛盾分析与政策调适[J];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10 巩媛丽;孙倩;刘启芳;;首届免费师范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个案[J];考试周刊;2008年3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新;公费师范生就业需求与政策设计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琳玲;;电视谈话节目中的权势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陆丹丹;;性别话语建构下的女大学生就业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3 贺明华;;群体性事件深度报道话语分析——以瓮安6·28事件深度报道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骆峰;;论当代教育话语模式及其发展趋向[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骆峰;论权势话语与语言规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靖伟;;情感与理性的博弈——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职业情感现状的调查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7 刘玲;洪松舟;;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对策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孙云彦;;试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行的制度安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9 朱琴芬;;与时俱进 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话语[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10 李慧;李经伟;;基于语料库政治演讲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武陵学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玉明;;我国地方税权研究[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路俊卫;秦志希;;由新闻学关键词的演进看新时期新闻观念的嬗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桂权;;舆论空间的分化与重构——当前中国媒介、言论与利益表达的社会逻辑[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成平;张智敏;;对免费师范生一些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某部属师范院校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勇华;李晓阳;李栋宣;朱保华;;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解读[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6 谢耀南;;政府保险的制度主义分析——以福建龙岩市“农房保险”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礼鑫;朱勤军;;政策过程的研究途径与当代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从政治科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出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东;;转型期中国电视节目议事框架的形成机制——以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为例[A];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C];2007年
9 赵杰;;地方政府与土地政治——当代中国级差地租分配的政治学分析[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淑芳;;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法律建构[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谷海洪;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胡豪;基于企业产权关系分析的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彭艳崇;行动中的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冯钢;房地产广告:一个时代变迁的真实文本[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杨效宏;媒介话语,现代传播中的个体呈现[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娟;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尹成;中国新闻奖的价值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柏小玲;规划设计中的案例研究方法[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胡新华;话语与地理的向度[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新焱;从《南方周末》的变革看时政类媒体的发展方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时红燕;媒介话语生产机制的突破与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党楚;C2C电子商务网站整合品牌传播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熊艳;试析我国新闻媒体中的警察形象[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谭同学;乡镇机构生长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卢迎安;媒介形象再现与社会真实建构:国内主要报纸对农民形象的再现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帆;赵丹妮;;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进退之据——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调研分析[J];数据;2007年12期
2 ;6所部属师大共招免费师范生10933人[J];成才之路;2007年33期
3 黄依林;何凡;;试论“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4 张小红;;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7年02期
6 何敏;张屹;;农村教育硕士远程可视化学习和教研平台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2期
7 钟效铭;陈凤年;;新课程标准下师范课程设置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陈时见;潘洵;张勇华;;西南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实施[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0期
9 傅宝英;从教师“教育爱”谈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陈明远;;六十多年前的大学学费[J];文史博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顺;王宏波;;公共政策设计中冲突分析的一般方法[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红;教研思想的回归与重塑——读《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有感[J];财经科学;2001年S2期
2 李杰玲;何以春风拂面来──“文明与成才”问卷调查的启示[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3 周英男;王斌;;大连理工大学MBA案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4 姚利民;康雯;;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1期
5 刘霄;谢长坤;李健宏;刘世清;;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西部九省市的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11期
6 赵明;六百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浅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7 张灵芝;;话语分析与高等教育研究[J];江苏高教;2010年05期
8 李烈荣;;略论档案馆应当进行历史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9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历史研究所简介[J];世界历史;1996年04期
10 高原;关于我院首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思考[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日光;谭清方;王碧英;;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世平;胡艳军;;高校教师知识共享问题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刘静;;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吴建华;;考试模式的改革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王玲;宋维华;杨宝峰;;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看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必要性[A];第六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靳娟;;北京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吴守良;;大学生社交能力的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公安大学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问卷调查[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邓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一份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聂梦麒;;实施双语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本学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综述[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周立群 刘文;“精英观”让大学生陷入择业困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 张秋山邋李维意 金天星;我的大学生活,与网络共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斌;大学生就业调查:月薪比3年前多37元[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记者 曹继军;华东师大引进首个幼儿情绪课程[N];光明日报;2006年
5 京调;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存在四个问题[N];中国信息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陈坤邋本报通讯员 韦燕;“问诊”大学生就业“病症”[N];广西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美桢;“天之骄子”:你是道德楷模吗?[N];福建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良;背着“赤字”进社会[N];济南日报;2006年
9 袁建胜;北京高教调查 质量仍难让人满意[N];科学时报;2008年
10 宋智邋朱振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振超;1949~1998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保星;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5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峰;中国大学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张奕;知识形态与大学建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巍;建国以来大学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廖苑;针对跨文化专业研究生的体验式培训方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张晓珩;湖南省高校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探析[D];湖南大学;2009年
4 刘灿辉;高校本、硕师生交往目的与方式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杨小乐;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陈于思;高校贫困学生的问题分析和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万勇;论我国高校学生充分就业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彩红;教育博客在大学生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娟;中国大学校训的社会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6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8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