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审视与改善对策

发布时间:2018-03-14 21:05

  本文选题:女大学生 切入点:就业“难” 出处:《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难"与理想持平,求职过程"难"获尊重礼遇,薪资待遇"难"与能力对应,工作地位"难"与男生平等。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相关保障措施的乏力、社会责任意识的欠缺、女性生理心理的特征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女大学生就业氛围;完善保障政策,保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优化培养结构,增强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强化自强意识,拓展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等,有利于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Abstract]:The "difficulty"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mainly shows that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y is equal to the ideal, the process of seeking a job is respected and courteous, the salary is difficult to correspond with the ability, the working status is equal to the male students, and the gender stereotype exists. The lag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 weakness of relevant safeguard measures, the lack of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are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employ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perfect the safeguard policy, to protect the employ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structure,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fulfill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e employ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self-improvement, and to expand the employment spac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tc.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党委;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提升高校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YJA63009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7.38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锦棠;北京女大学生就业供求意向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胡安荣;企业拒绝女大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贝克尔歧视理论的拓展和运用[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3 万明钢,曹汉斌,蒋强,沈晖;大学生专业取向的性别差异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04期

4 张华英;不同国家女性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7期

5 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7年01期

6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7 徐智策;张志艳;张雪梅;孙瑞晓;;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章梅芳;刘兵;;我国科技发展中性别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傅博娜;张慧;魏哲;;从心理学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3期

10 王长青;吉志新;徐海;尚玉峰;蹇玉清;;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与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玉琼;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洁;对当前女性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焕男;;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0期

2 魏和平;张婧群;;浅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才智;2011年02期

3 彭水英;;浅谈女大学生怎样在择业中发挥优势[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年02期

4 徐飞;刘海滨;李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年Z1期

5 叶文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6年17期

6 郭磊;;如何应对女大学生就业难[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年05期

7 边庆祝;;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J];黑河教育;2009年06期

8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妇运;2011年02期

9 韦慧;;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体性原因探析[J];大家;2011年14期

10 莫文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静;李娇;;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透析及多层次解决对策[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郑琼梅;;凸显与缓解——基于经济转型视角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张洪阳;艾晶;;师范类高校中非师范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思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丛志杰 刘石玉 刘陆晶 莎日娜;内蒙古女大学生就业探析[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辉;女大学生就业咋个这么难[N];云南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苏茂华 实习生 张庆;女大学生就业难“症结”何在[N];济南日报;2006年

4 省政协委员 朱莉;关于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建议[N];友报;2008年

5 蒋荣华;请为女大学生就业铺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朱安平;女大学生就业仍有一定难度[N];中国妇女报;2007年

7 张军萍邋本报记者 沈莹;仅靠市场调节难以保证平等就业[N];中国妇女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林亚茗 实习生 陈枫;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性别门槛[N];南方日报;2004年

9 陆志英 记者 晓江;女大学生就业:为何更难[N];四川政协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陈建群;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N];金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管红;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任雪菲;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力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5 金珊珊;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周舰;中国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宋歌;责任政府视域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靓;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浅析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郝晓芳;女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2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12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