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工学结合”双语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探究——从职业认同开发与管理角度

发布时间:2018-03-18 12:12

  本文选题:“工学结合”模式 切入点:双语人才培养 出处:《职教论坛》2014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高专院校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实践所学专业知识的机会,为之后的求职及从业,实现专业快速对接甚至是"无缝对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校内理论教学无法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但是高校在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已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在分析这些不足的时候,研究者发现,除去实践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和客观条件限制之外,"工学结合"模式本身也存在一些天然缺陷,本文将从在职业认同开发与管理角度,并结合英语专业特点,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与阐述,期以借此进一步完善教育实践当中的"工学结合"模式,从而推动双语人才的培养。
[Abstract]:"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of train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to seek employment and practice in the future. The education mode of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real working environment which can not be simulated by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school, but in the process of pushing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promoting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In analyzing these deficiencies,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some unreasonable human factors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he "work-study combination" model itself also had some natural de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major,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expound it accordingly,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bilingual talents.
【作者单位】: 景德镇学院;景德镇第七中学;
【基金】: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项目“高职高专‘工学结合’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景德镇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为例”(项目编号:JXJG-10-23-6),主持人:吴芹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黎明;;高职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孙志凤;张红霞;郑昱;;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案例调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刘秋颖;苏彦捷;;本科新生职业认同开发与管理:多样化主题职业生涯课程的角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淑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优化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孔建华;冯蜀蓉;王朝晖;张宁;;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3 赵春雨;李利平;;民办高校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析[J];福建电脑;2012年11期

4 燕姣云;;关于中国特色FYE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年08期

5 曾慧娥;周庆忠;;多源融合案例教学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6 赵先英;赵华文;周小霞;张定林;蒲文丹;刘毅敏;;医学化学课程中开设专题研讨课的实践[J];大学化学;2014年01期

7 方晓峰;王静;于宁莉;;高等数学研讨课教学初探[J];大学教育;2014年08期

8 欧阳玲利;;面向泛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4年31期

9 李骏扬;魏海坤;许倩茹;夏思宇;;“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实践课程中的项目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04期

10 辜贤禹;覃玉荣;唐庆华;;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理论与体系建构[J];广西教育;2014年3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慧娥;;多源融合案例教学方法[A];图示未来——重庆工程图学学会2014年学术报告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施佳欢;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成效评估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武晓军;新生研讨课任课教师的适应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魏强;校企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企业商务人才的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史力钧;地方高校“新生研讨课”模式与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邱秧琼;宋扬;顾征;孔寒冰;;工程导论:工科大学生的必修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杜翔云;Anette Kolmos;Jette Egelund Holgaard;;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5 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6 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对自我概念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2期

7 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11期

8 郭晓丽;;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永强;孙晶;;建立以专业为基础的“个人发展与规划”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10 孙志凤;张红霞;郑昱;;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案例调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华;浅析影响当前双语教育的主要因素[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2 杜桂春;西部开发中双语人才的实效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3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民汉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20期

4 郭先珍;试论发展市场经济与发展双语的一致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5 师维宁;;探讨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2期

6 唐广阳;张丽;;新形势下双语教育发展思路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19期

7 杨德明;;在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双语人才培养模式——对新疆哈密市鲁能小学的个案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崔凤华;李春生;;政治视角下的美国双语教育历史及其现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郭辉;;中加双语教育之政治和教育环境的比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吴炜;;高职院校旅游双语人才培养规格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孔琳;;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域探析经济类双语人才的培养[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刚;民族地区需要更多双语法官[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史万森 赵丽;双语法官 巧用语言化解牧区矛盾纠纷[N];法制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徐隽;走出双语法官匮乏困境[N];人民日报;2014年

4 石锦宏;我省双语人才队伍建设再获政策支持[N];贵州民族报;2014年

5 孙兴伟;北外诺加培养国际化双语人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通讯员 王宏;全力抓好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工作[N];甘肃日报;2014年

7 记者 姚仕文 特约记者 侯郁;勘探院加快双语人才培养[N];中国石油报;2003年

8 王新红;我区出台举措 培养民汉兼通高层次双语人才[N];新疆日报(汉);2007年

9 陈娅;铜仁市双语人才需求调研报告[N];贵州民族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文斌 通讯员 史燕龙;内蒙古:三项机制培养双语法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本文编号:1629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29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d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