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教师意象在实习前后的变化——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14:17

  本文选题:师范生 切入点:教师意象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8期


【摘要】:通过对师范生进行个案研究,本研究认为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与实习中具有不同的教师意象。文章重点探究了试讲环境和实习场景分别于实习前后对师范生教师意象形成的影响,在揭示师范生教师意象变化内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改进对策。
[Abstract]:Through a case study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holds that normal school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teacher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practi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practice scenes on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revealing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teacher image change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65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刘立香;刘德美;;体育新闻语篇的隐喻及功能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史厚敏;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曾庆敏;;英语中的名词化隐喻及其语篇功能[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甘智敏;梁晓波;;英汉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王萍;周桂君;;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欣;;从对话理论看远程教育师生交互原则[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3期

9 邱志芳,林晓萍;名物化的语义特征和语篇功能[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4期

10 戴聪腾;张聪义;;“ON/SUR/上面”的意象图式与隐喻投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王治敏;俞士汶;;n-n三字隐喻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向东;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知识共享[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7 朴珉秀;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峰;对过去时态非过去用法的认知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陈宁红;[D];浙江大学;2004年

3 陈颖辉;论体育隐喻在英文商业写作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洪烘;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及其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侯建波;英语主位对语篇连贯的促进作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胡佩迦;对《释名》的认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丹;给予双宾语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秀梅;《高老头》对话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史丽艳;隐喻能力与交际能力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龚玉苗;培养隐喻意识与扩展英语词汇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翌;马云鹏;;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岳欣云;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兼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何晓芳;张贵新;;解析教师实践知识:内涵及其特性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7 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8 邓友超;论当代解释学观照下教育情境的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张平海,向会文;实践性知识:师范生亟需加强的知识模块[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凤香;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故事[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峻;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琚婷婷;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蒋颀;教师实践知识: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叙事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首批免费师范生将毕业 教育部副部长关注其就业[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2 张斌;;开展免费师范生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3 ;师范生寸草春晖协会 北京师范大学[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1年06期

4 闫志刚;张韦韦;;“理想”政策的“现实”困惑[J];教育与职业;2011年22期

5 何光全;廖其发;臧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实证调查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2期

6 党怀兴;石云;;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继续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7 李艳玲;方增泉;李进忠;;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机制[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8 刘福才;周磊;;试析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几个前提性假定[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9 冯丽;;当前师范生职业心理准备的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2期

10 ;简讯·省内[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少成;;提高师范生学年论文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赵永萍;赵玉芳;邓义桂;张进辅;;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实训课程体系初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郭黎岩;;促进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就业机制的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胡友林;;加强师范生交际能力的训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5 郭黎岩;;促进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就业机制的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6 周仕荣;唐振松;;运用同伴指导提高师范生的学教能力[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海燕;;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探析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勇华;李晓阳;李栋宣;朱保华;;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解读[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9 李尚宁;;论师范生的人际智能的开发与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卜庆梅;丛发滋;张萍;王丽娟;;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能力的一体化培养[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华蓉;师范生有能力才有从教优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黄明;免费师范生和基层“培养感情”[N];工人日报;2008年

3 彭冰;免费师范生读研及就业将有新政[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齐林泉 王启明 鲁燕 王楠 何文娟 北京师范大学2007级文学院师范生班学生国家重设师范生免费制后的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你们现在还好吗[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记者丁晨;内蒙古自治区 50万元专项基金奖励师范生基层任教[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巍;青海师范生全职顶岗支教[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记者 郑猛;3.4万名师范生免费上大学[N];中国税务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毛帽;免费师范生:以怎样的姿态走向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赵静;我省首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归来[N];青海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靳晓燕;取消免费师范生的强制性协议[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彦俊;“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面向师范生的视频案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唐莹;在职教师和师范生教师效能感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马文娟;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之课程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晶;教师实践性知识视阈下的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D];河南大学;2009年

5 禚凯;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量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唐小璐;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翔;我国美术教育实习的历史、现状及未来[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冷艳;绩效技术用于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探索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珍萍;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毛阳芳;新时期师范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3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53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