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中国援助越南发展高等教育的历史考察——以中央学舍区为例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切入点:援助 出处:《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02期
【摘要】:二战之后至抗法独立战争期间,越南避开战火,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建立起所谓的"中央学舍区",以期为独立战争和战后国家建设培养骨干人才。"中央学舍区"从1951年10月1日成立到1958年结束,虽只存在短短几年,但其培养的大批人才,为越南高等教育的奠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作者通过大量查阅中越两国联合办学的有关历史文献和访谈资料,梳理了中央学舍区学校成立的艰难历程和办学情况,为研究战争期间或者其他关键时期如何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生动有趣的例子。而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当时刚刚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并且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严峻形势,其对于越南的援助更彰显了一种大国风范,意义重大。
[Abstract]:Between World War II and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against France, Vietnam avoided the war.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the so-called "Central School Building area" wa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train the backbone of the talents for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post-war national construction. The "Central Learning House area" was established from October 1, 1951 to the end of 1958, although it only existed for a few short years.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ietnamese higher education. Combing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al school district and the school running situation, it provides a vivid and interesting example for studying how to carry out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during the war or other critical periods. For China, Since the new state power was just established and faced with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the war of resisting US aggression and aiding Korea, the aid to Vietnam showed a kind of great power styl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碧琼;;高等教育民营化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2 尹建敏;;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范微娜;;浅谈中国社会分层下的高等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4 何军;;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5 谢遐龄;;高等教育若干问题之我见[J];群言;2011年08期
6 杨卓;;高校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分析[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7 易灵;;接受高等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J];华章;2011年13期
8 李素卿;;浅析增强“90后”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9 ;“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10 王婷;;新时期高等学校闲暇教育研究及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高松元;;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法治化:路径、原则与经验[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冰;;对当前新西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审查制向评价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雪竹;李炎锋;;浅论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10 黄清云;;加快上海民办高校发展的几点建议[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力;秦和:为学生提供最负责的高等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8年
2 吴晶 赵超 郭曼桐;高等教育“211工程”实施成效显著[N];农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志华;30年高等教育硕果压枝[N];伊犁日报(汉);2008年
4 张明平 姜木金;高校应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社会公民[N];镇江日报;2008年
5 万圣兴;切实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N];光华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欣然;本市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N];天津教育报;2008年
7 记者 李鹏翔;高等教育也“应试”,期末“突击”就过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敏;高等教育:扩容后更应协调发展[N];解放日报;2009年
9 张正瑞;高等教育应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N];吉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陈敏;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由大到强转变[N];宁波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5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10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67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6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