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特点及启示
本文选题:美国高等教育 切入点:产学研 出处:《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重大发展趋势。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多种作用模式,各主体以特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进行合作,不同模式的适用对象、合作内容、方式和效果各不相同。从组建方式、科研成果转化方式方面研究美国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从而对我国协同创新的模式优化提出借鉴。
[Abstract]:Strengthe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nat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a major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has a variety of modes of action, the main work in the specif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mode of operation, application objects, different modes of cooperation content, mode and effec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form, the main mode of American 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ou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梅芳;刘国新;刘璐;;企业与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海宇;张愉;;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年03期
2 王燕;黄韬;;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J];药学教育;2013年03期
3 齐颖;岑山;于滨;;新形势下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千帆;方超龙;胡丹丹;;产学研合作创新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年06期
2 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3 谢科范;陈云;董芹芹;;我国产学研结合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4 梅姝娥;仲伟俊;;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3期
5 原长弘;国内产学研合作学术研究的主要脉络:一个文献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4期
6 杨东升;张永安;;冲突分析理论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应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06期
7 袁志生;课题产业公司—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新方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04期
8 袁志生,周欣荣;质量效益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1年02期
9 葛如一;张朋柱;;不连续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10 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融生;高维市场结构与创新[J];运筹与管理;2004年05期
2 黄正亚;创新竞争载体,努力打造人才竞争平台[J];江苏教育;2004年15期
3 王斌;;中国首推企业创新竞争力评价体系[J];上海教育;2007年Z2期
4 江中澍;;头顶“光环”的传销大案[J];工会博览(社会版);2007年11期
5 王斌;赵永乐;;人才团队创新价值分析模型[J];人才资源开发;2006年04期
6 ;世界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江中澍;;广西永乾传销大案纪实[J];百姓;2007年11期
8 刘明宇;;产业创新模式升级与创新竞争[J];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9 张井;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新理念[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10 ;世界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海超;侯文华;石柳;;网上创新竞争中发布者欺诈行为的防范机制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易长发;;学习型组织:21世纪最具创新竞争力的团队学习形式[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马俊如;;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研究(提纲)——以技术创新为战略重点的探讨[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符凯伟;;免费开放下的博物馆品牌战略[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永忠;;论当代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四大特征[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倪志勇;;企业文化之宏观微观[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五·企业文化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邓常青;广州浪奇将创新竞争优势[N];证券时报;2004年
2 沈小雨;2006中国汽车创新竞争力品牌即将揭晓[N];财经时报;2007年
3 理文;伊利囊括两项“创新竞争力”大奖[N];消费日报;2007年
4 李国梁;伊利囊括两项“创新竞争力”[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林海宇;创新竞争合作[N];华东电力报;2004年
6 蒋岩岩 董丛文;中国电信企业创新竞争分析[N];中国企业报;2004年
7 范建国;倪光南院士:创新竞争力评价意义重大[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孟奇;永乾集团尝到创新甜头[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王明亮 刘学东;整体提升创新竞争能力 不能没有现代知识基础设施[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路国英;技校生要在创新竞争上下功夫[N];发展导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汪蓉;信息产品供应链合作关系协调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刘洁;基于协同演化的企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董保宝;基于网络结构的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魏延田;知识型企业组织创新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王德胜;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靓;基于遗传算法的创新竞赛机制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孙南;新经济时代的竞争环境与共生演化型企业[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明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杨佳;吉林省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萍萍;中国风电整机制造行业的竞争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6 陈梅;浙江印刷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7 邱东阳;企业创新与出口因果关系[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飞;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傅艳;金融创新过程中的动态博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陆娟;绍兴纺织行业技术创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69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69041.html